-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国学概论 一、什么是国学? 国者,国家、国度、国土、国民;国产、国货、国有、国宝;国格、国魂、国力、国威之谓; 学者,学术、学问、学理、学说、学科、学养、学识之谓。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 汉学 汉学(狭义):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 海外一般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 中华五术六艺 五术即山、医、卜、命、相; 六艺有大小之别,大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也叫六经,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国学精神里很重要的东西;小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及诸子百家之说 附:国家学府 小学,夏称校,殷称序,周称庠,《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大学有别,王室京畿的大学,是天子之学,由王室直接管理,叫做辟雍,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诸侯国都的大学,是诸侯之学,由国君直接管理,称为泮宫(或頖宫)。《汉书·郊祀志上》:“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 泮宫的规模只有辟雍的一半。“这是表明辟雍乃天子独家拥有的学校”,“诸侯得杀其制”,“以其半以示诎于天子”。 二、国学的主要范畴 小国学圈:经、史、子、集 大国学圈: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 《汉书·艺文志》的基本分类:1、六艺。2、百家。3、诗赋。4、兵书。5、术数。 6、方技。 国学内涵的对应面 :1、自然国学。2、生命国学。3、家庭国学。4、公益国学。 二、国学的主要范畴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就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经学、诗学、史学、蒙学、书画学堪称中国国学的主干。 以学科分,国学当涉及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等; 以思想分,则有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以《四库全书》为本,则国学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三、国学的发展演变 早期,象数派(道)和义理派(儒)构成了今天的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 明代起,国学区分为质测、通几、宰理三学 清代以后 :先是专注人文学术,如《四库全书》 ;后期西学东渐以来,国学式微;至清末更是逐渐退化“缩水”为义理、考据、辞章,仅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哲学、史学、文学。 五四以来一些国学大师开始和西学论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涌现国学复兴及热潮 四、国学的基本特征 国家性:即能够明显区别于他国的思想文化的本土特征 历史性:即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原生性 延伸性:包括持续性和同化性(包容性) 发展性:指这种国学的思想文化的生命力及生成活性 当代性:指这种国学的思想文化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五、学习国学的意义、目标和方法 意义:人大校长纪宝成对国学学习意义的认识。 方法:《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求:国学研修“六个一”,即:研读一部国学经典;摘录一本国学笔记;听取一场国学报告;撰写一篇国学论文;参与一项国学活动(书法、民乐器、茶艺等);编辑一期国学简报。 第二讲 儒学概要 一、儒、儒家和儒学 儒,原是冠婚丧祭之类仪式上的司仪 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论语》:“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二、儒学的历史演变 春秋 孔子 “仁”和“礼”; 战国 孟子 荀子 “仁政”和“王道”; 秦始皇“焚书坑儒” 西汉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 韩愈 儒学复兴; 宋明 程朱理学; 明末清初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理学批判; 清末 康有为 重建儒学体制; 辛亥革命后 儒学连续遭受冲击; 另一方面却突起了以梁漱溟、熊十力、牟宗三等人为代表 “现代新儒家”; 21世纪 孔子学院 二、儒学的历史演变 1、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孟子:“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孔子:“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 君命,可谓士矣。”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 于天下,为仁矣。” 二、儒学的历史演变 荀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