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语堂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摘 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本文拟从林译《浮生六记》看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其中的运用,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林译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林译《浮生六记》;归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203-03   一、《浮生六记》与林语堂   唐代传记文学成就突出,《浮生六记》作为自传体笔记是传记文学发展的巅峰,也被称为“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沈复(1763-1822年)字三白,他的作品深受“性灵说”的影响,其写作风格可以概括为“笔墨轻灵、描写细腻、语言清新、形象生动”,他所提倡的舒展的个性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生活态度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沈复文笔淳朴,无雕琢藻饰的痕迹,善于通过其简约大方的写作风格向读者展现出平凡生活中的高雅情调及独特趣味,并引导读者体味其意想不到的人生感悟。《浮生六记》书名由李白诗歌名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而来,全书共六卷,由《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之道》组成,但经过众多学者的考证,其中第五卷《中山记历》和第六卷《养生之道》均为后人伪作,是从李鼎元、曾国藩等著作中拼凑而成。《浮生六记》以作者沈复夫妇的生活为主线,用较大的篇幅描绘了作者与其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虽然平凡,却充满了情趣。沈复夫妇二人早期生活幸福美满,但他俩的“单纯”是适应不了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的,这也就注定了他们后期生活的坎坷。在生活无忧的境况下谈论闲适平淡的生活自然简单,而沈复夫妇纵然在后期的坎坷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从沈复的作品中,无论是其记叙平常生活中的趣事,还是描写失意时期的愁绪,我们都能看出夫妇二人的幽闲之趣,虽然生活困顿,经历坎坷,但却能以平静豁达的乐观心态对待生活,夫妇二人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生活艺术化。   林语堂(1895-1976)幼名和乐,又名玉堂,出生于福建漳州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乡村。他曾作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而这副对联也让后人每每用来形容林语堂。林语堂作品的最大长处便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我最喜欢在思想界的大路上驰骋奔驱”。在他旅美时期,便是他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其《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都是这类书籍的典范。林语堂不仅重视翻译实践,同时,又在他的长篇论文《论翻译》中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翻译思想,而他提出的“信”、“达”、“美”的翻译标准也颇受后人追捧,强调译者所选译作要与译者自身个性气质相一致的理论。林语堂用优美流畅的文笔翻译了沈复的文言作品《浮生六记》,其英文功力可见一斑。在其译本中,处处可见其与清朝作家沈复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相似处,二人都深受“性灵说”影响,提倡闲适的生活态度,在文学上也提倡清新自然的文风,不计较字句之文野,打倒陈旧的写作格套。《浮生六记》作为一部文言作品,林语堂以其深厚的双语、双文化能力,使他的翻译别具风格,备受学者和读者的追捧。   二、归化在林译《浮生六记》中的体现   德国思想家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于1813年在他的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中第一次提出归化和异化的说法,而这一概念又在1995年被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其作品《译者的隐形》中明确化。归化和异化争论的焦点就是对原文异域性的保留与否问题。归化强调翻译的流畅性,尽量让译本适应于目标读者的文化,使原文的陌生感得到淡化,该翻译策略的使用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译本,虽然翻译的痕迹不会非常明显,但由于对原文异域性的处理方式,使原文的风貌略有丧失。本文将从对时间词、诗词、数量词、典故、文化承载词的翻译对归化翻译策略在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运用做出分析。   (一)时间词的翻译   (1)“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I was born in 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   (2)“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Our wedding took place on the twenty-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   (3)“已漏三下”it was already midnight.   (4)“廿四子正”After midnight, on the morning of the twenty-fourth.   由于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是一部文言作品,其时间词的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