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习资料(新十八谈).docVIP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十八谈基础篇“新型农业现代化强基固本”引热议 重农安邦何平中国之重,重在哪里?河南之责,责在何方?稳粮强农,重中之重。一亿人的吃饭问题,泱泱大国的战略安全,实赖粮食之充盈,全靠农业之基础。粮食一旦危机,犹如釜底抽薪;基础倘若不牢,必定地动山摇。粮为政先,粮安方可议太平;农是国本,本立才能定前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乃基础之基础。农强粮丰,牵动着亿万人民的美好愿景,保障着神州大地的稳定安宁,影响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速度质量,推动着华夏祖地的振兴繁荣。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这是国家的千钧重托,这是河南的庄严承诺,这是历史的勇敢担当,这是时代的神圣大责。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我们必须先行先试。就像唱民歌,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要有河南特色。立足省情,着眼实际,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确保粮食安全,确保食品安全,确保环境安全。犹如摆棋局,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要找主攻方向。力求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农业效益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迈出新步伐。好比绘丹青,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要会统筹兼顾。跳出“农”字做文章,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破解“三农”难题,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筑牢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石。中原粮食丰产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河南农业发展的重大价值如何评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如何设计?原丰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强基固本》一文作出了回答,读后令人心潮澎湃,干劲倍增:拱卫国家发展方略,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河南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夯实基础,充满希望的田野才能硕果累累;开拓创新,新型农业现代化必将日新月异。新型农业现代化强基固本原丰(一)人类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文明之光、农牧分工,都离不开“民以食为天”这个永恒主题,遵循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个朴素真理,验证着“农业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个理性结论。古今中外,无数民变战乱、朝代更替,多以饥荒为导火索,因饥寒交迫而引发。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人”。当今世界,人口激增,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而制约因素日益凸显,食物短缺、粮食危机成为重大国际问题,粮食被当成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稳,天下安;农业兴,国家盛。(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农业和粮食生产注定是一出重头戏。“能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寄托了党和国家对河南农业的殷切期望。“农业是河南的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依然需要在念好粮食经的基础上全面展开。”温家宝总理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视察河南,对河南农业和粮食生产寄予无限希望。省九次党代会指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确保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基础,始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三)稳粮强农,强基固本,乃河南自身发展所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担当。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农耕文明从此发端,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发展,至今绵延不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副河南农村常见的春联,是千百年来农民内心愿景的真切反映,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具体表现。“得中原者得天下”,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历史上兵连祸结,加之水旱病虫等灾害频发,人民饱受饥荒之苦。距今最近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馑仍让人心有余悸。“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沉重命题,一度是国人心中难以排解的“结”。历史在警示我们:稳粮强农,民之大业,国之根本,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四)农业,是河南的优势、骄傲和光荣。河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国人厨房”。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对农业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清醒而深刻。“对河南来讲,粮食生产怎么保是个很大的问题。粮食生产,只能进,不能退。”省委书记卢展工的这句话,表达出河南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坚守和担当。勤劳朴实智慧的河南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推动河南农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进入新世纪,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千亿斤、连续8年创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400亿斤以上的粮食及其制成品,还有大量蔬菜、瓜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河南念好“粮食经”的同时,谱写着强省富民的动人华章。今日,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新兴工业大省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为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加速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五)河南农业在承载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