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伏尔泰针对迷信、愚昧、反动的宗教神学,主张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新的“理性宗教”和“哲学的宗教”,在他心目中,中国儒教乃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称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也推崇孔子,称他“全然不以先知自诩,绝不信为自己受神的启示,他根本不传播新的宗教,不求助于魔力”。 狄德罗也推崇中国儒教,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理性”,称中国儒教“只须以‘理性’或‘真理’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中国的人生哲学也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 莱布尼兹艳羡《易经》的“天行健”; 孟德斯鸠赞赏中国政治科举制度对血统世袭制的超越,为“柴门”“寒门”奋斗者开辟了“通达之路”; 歌德推崇中国话本小说中的世俗人格; 叔本华看好宋明理学家的人格方式; 海德格尔认同道家的生存方式。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也经常引述老庄的言论,他将“自我实现”者的精神状态称为“道家式”的。 在今天工业发达的西方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非但未减弱而是日益加强。 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在《展望二十一世纪》中说:“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认为在人的异化问题异常突出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无异于一剂良方) 藏医 藏医兴起于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时期,是在藏族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汉医、印度医学理论而形成的。 藏医养生图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中国文化的母体中,亦有外来文化的因素,其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 中外文化交汇大的有两次。 一、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 汉代晋唐时期,始于汉代。 外来文化有西域(中亚和西亚)文化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 佛学本土化: 一是在佛教基础上,相继产生了中国化的佛学宗派,如隋唐时期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即如此。 二是影响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宋明时期,新儒学派从佛学中汲取思想因素,与易、老、庄三玄相融,由此产生了宋明理学。 禅宗: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 真正创立者:六祖慧能 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小结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 时间:从汉代到唐代。 外来文化主体:先是西域(即中亚和西亚)文化,后是南亚次大陆文化。 内容: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中国文化系统不仅吸收,消化了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而且还在再创造的基础上,又反输给其它文化系统。 二、中外文化第二次在交汇 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叶。 张岱年《文化与价值》:鸦片战争之后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大转变的时代,也是大动荡、大转折的时代”,“更是千古未有的大变局”。 中国文化面临的是水平超过自己的西方文化 第二次文化交汇的标志:明代万历年间西方耶稣会士来华传教。 万历年间,罗明坚、利玛窦(意大利人)、庞迪我等天主教士由海路至中土,崇祯十一年天主教士发展到3.8万人。清时,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等至中土,在清政府中任要职,传播西洋文化并传教。 耶稣会士于明万历年间开始进入中土,其直接目的是来华传教,肩负宗教殖民的使命,方式是“学术传教”,即通过介绍西洋科学、哲学、艺术来引起士大夫的注意,由此扩大宗教影响。因此他们来华,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西洋文化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系统迅速解体,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带有强制的性质。 小结 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 时间:从汉代到唐代。 外来文化主体:欧洲、美国、日本文化。 内容:欧洲的古典哲学、逻辑学、美术、音乐及自然科学。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韩国文化的影响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唐代尤为突出 (1)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遣唐使)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 (2)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 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 日本还向中国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唐朝传入日本。 日本一位汉学家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 (二)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