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堂实验:将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郝堂实验:将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如果说《出梁庄记》,诉说的是工业化冲击下农村精英出走乡村的悲哀与无奈;那么,回归郝堂村,则堪称政府与民间公益合力孕育出的当代乡村复苏的一种希望。   梁庄和郝堂都在河南,前者在豫东北,后者在豫东南,地理上南北呼应。   2009年之前的郝堂村,同梁庄以及成千上万个普通中国乡村一样:农田渐芜,青壮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里连板栗熟了也无人采摘;但短短四年后,今天的郝堂村,已成为一种诗意栖居,不仅村民回归,村容焕然一新,而且通过内置金融发展起来的村社共同体,使其村级经济积累从零迅速增长到了2000多万。   “我们就是要做好一个村子,让人们看到农村是有价值的,农民是有尊严的,农业是有前途的”,当初这个乡村实验项目启动时的远景目标,如今已扎根生长在了这片豫南大地。   “不比邻县南阳,不仅历史上名人大家辈出,就是现在中国两院院士,南阳也有10多个,而信阳几乎为零。”每次向外地人介绍其家乡和境内的郝堂村时,信阳平桥区科技局长老禹总是有些为难。   因为郝堂村,这个地处河南与湖北接壤处的信阳小山村,实在太过平凡普通了:方圆20多平方公里,村民600多户;村内有鸡公山,但不高,最高海拔700-800米;村旁有水,但无名,数千年来小溪静静流淌;距村子不远、虽有古书上曾记载的九里雄关,如今通高速公路后,也仅不浅不淡地在当地留下了一个牌坊,惹人遐想。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遇,三农专家李昌平来到了这个小山村,让这个原本普通衰败的小村,命运骤然拐弯。   来郝堂村做实验如何?   2009年9月,曾经的“三农书记”李昌平接到一个到河南信阳讲课的邀请。他没有多想,就匆忙从河北赶到信阳。   “那时,我正在河北一所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农村的内置金融问题,也在河北做了一些实践”,现任中国乡村建设设计院院长的李昌平称,他记得信阳举办的那个论坛叫“公民社会论坛”,自己当时也很想与其他“三农”专家进行一些碰撞。   但那时的李昌平显然也比较郁闷。他研究的农村内置金融模式,在理论上已基本成熟,可自己一手在湖北、河北等农村的实践,却一直未获得当地政府的公开支持,在一些地方,这些与现行金融体制不太合拍的实验甚至被叫停,当事人还因此获刑。   按照李昌平的设计,在东亚国家普遍呈现农地规模小、土地流转不便的基础上,只有在农村或农民内部设置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让农民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山林、水塘、甚至房屋宅基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抵押流转,那么农民就可以获得发展经济和生产的发展资金。而这种模式,李昌平自己将之称为“内置金融”。   “以区别于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在农村实行的以外部输入为主要特点的金融机制”,李昌平在信阳论坛上,将自己对农村发展内置金融的模式进行了详细解说,并强调“这种模式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都已经成功实行”。   “那能不能在信阳做这个实验呢?”讲课结束后,时任信阳区长王继军对李昌平的这个理论模式很感兴趣,而当时信阳正是河南农村改革实验区之一。从省委下放挂职、且被下属认为“很有人文情怀”的王继军,主动在会后抛出了橄榄枝。   随后,时任郝堂乡委书记老禹陪同李昌平去走访信阳农村。他们首先去了郝堂临近的另一个村。结果村长村支书都出门去了,整个村子静悄悄的,没什么生气,留下来的也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当地人将之自嘲为“3860”部队。于是,老禹和李昌平来到了郝堂村。   “来郝堂村做实验,确实很意外”,李昌平回忆,当时走进村子时,郝堂跟其它破败中的中国乡村没啥两样,村里房屋破败,污水横流,青壮年多已出去打工,山上上万亩的板栗熟透了,也没人上山去采摘。女村长胡静是早年的“铁姑娘”出身,在她见到李昌平等人时,也表示很沮丧,称不想再干村干部了,虽然还有些于心不忍:“因为村里有一些老人没钱看病,就喝药或上吊自杀了”。   走访完整个村子,李昌平心里有了底,同意在这里开展内置金融实验。“虽然村子没文物古遗,没有啥特别的特点,但村口仍有大树,村落基本格局还在,应该有信心恢复这个村庄生机”,“再说如果能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重新激活,那么其实验出来的经验未来就将是可复制、对其它村落有效的经验。”李昌平对记者表示。   这年9月,在离开郝堂村时,李昌平特意留了一道题给郝堂村两委:他称自己可以拿出5万元课题经费、加上信阳平桥区配套10万元实验费用、然后再让村两委在村里找出愿意为村里老人做点事的能人,每人再筹2万元钱,就可以在村里进行内置金融实验了。“只要找到7-8个人,你就给我打电话”,李交待郝堂村两委。   村民自己吵出来的内置金融   一个多月后,李昌平接到了女村长胡静的电话。胡静在电话里称,人找到了。   李昌平的想法,是首先在村里建一个养老互助基金,让村里获得内置金融模式提供的贷款输血。“我个人5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