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学实录_基础教育论文
《赤壁赋》教学实录_基础教育论文
【关键词】实录,教学,赤壁赋,
二、研习文本
(一)刚才我们背诵的文章体裁是“词”,那么,请同学们看题目,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说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生:赋。
师补充:“赋”这种文体古人解释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板书:赋,体物写志)“体”的意思是“借”,“体物写志”也就是“借物抒情”。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主要借助什么景物来写志抒情的。
生:赤壁。师提示:怀古的地点。
生:江水、清风。师提示:这是俯视。生:还有仰视“月”。师:文中出现的这些景物,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呢?生:是“月”。(板书:月)
(投影)一、自读第一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借“月”写赤壁之景的。(板书:写景)
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师提示:这是月出前的景色,此时作者做些什么呢?
生: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师提示:《诗》三百篇,作者为何单呤诵《月出》这一章呢?
生:想月亮早点出来。
师提示:月亮听到作者的呼唤了吗?
生:听到了。
师:哪几句能证明?
生齐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这里,作者用“徘徊”来形容月亮动作,“徘徊”是什么意思?
生:来回走动。师提示:月升起后,又怎么会来回走动呢?生:苏轼酒喝多了醉眼朦胧,所以看到的月亮是来回走动的。(生笑)生:因为作者在江中的小船上,清风徐来,江水流动,小船飘荡,观察点在不断的变化,所以看到的月亮是来回走动的。师提示:请从下文中找一个字来证明这个分析。生:“纵一苇之所如”中的“纵”。师提示:大家试试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生:拟人。师提示:修辞的效果呢?生:用“徘徊”一词赋与月亮楚楚动人的情态,显得它很多情。生:月亮不会对作者多情,而是作者对月亮多情,作者对月亮情有独钟,不愿离她而去,却倒过来说月亮流连忘返,可见月亮与作者心心相印。师提示:心“月”相印,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分析得很好。
师:作者千呼万唤,月亮终于出来了,此时景色怎样?
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师提示:此时“秋水共明月一色”,那么人的活动呢?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师提示:作者此时的感觉怎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师:这天是阴历既望日,为何选择这日?生: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作者就是想去欣赏明月。
师小结:作者借助月亮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欲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之感,本段无一“乐”字,但……(停顿)生答:字字显“乐”情。师:(板书:乐)请大家齐读一遍,要读出这种乐的感情来。生:齐读。
师:作者陶醉在这样的良辰“月”景下,作者由月还想到了什么呢?
(投影)二、作者由“月”想到了什么?
生:与“月”有关的诗歌。
师:诗言志,作者先吟咏诗经中的作品《月出》唤月亮出来,现在,随口吟出自己的作品,大家齐读作者自己的作品。生齐读“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
师:作者饮酒唱歌,由“月”想到在天一方的美人。你是怎么理解“美人”的?
生:不就是美女吗?(生笑)师提示:你的理由呢?
生:上文中的《月出》诗,不就是描写一位男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吗?(生笑)……此时有酒有美景,不就缺一位美人吗?(学生鼓掌)
师提示:大家都认为你的分析不错,能从书中找到根据,言之有理。大家有不同理解的吗?
生:我认为是指自己的理想。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离自己济世报国的理想越来越渺茫,这个理想此时就像远在天涯的“美人”。
师提示:能知人论世,有道理。还有其它的分析吗?
生:我认为是指君主。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远离了皇帝,用“美人”喻皇帝,用“望”来表达自己对君王的忠贞之情。(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分析都有理有据,我认为这里的“美人”就是作者的自喻。屈原《离骚》中的“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中的“美人”就可以理解成自喻;从创作背景及后文对音乐的描写来看,苏轼心有报国济世之志,却被贬到黄州,这不正是幽壑中的潜蛟吗?对君主忠心耿耿,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不正象孤舟中的嫠妇吗?另外,作者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此诗句后面还有两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就是形容人才没有归宿时茫然无措的样子,不也正是此时苏轼的自我写照吗?所以我认为“美人”就是作者的自喻。当然同学们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可以。
师小结:由“美人”一词,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壮志未酬的忧伤,作者借月抒发了自己的悲情。(板书:抒情悲)可见被贬黄州,这对胸有“鸿鹄之志”的苏轼打击很大,赤壁的美景只能暂时抚慰一下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86—2006,我国20年义务教育经费政策变迁特征审视 _教育理论论文.doc
-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_教育理论论文.doc
- 2011年首都基础教育-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首都基础教育_基础教育论文.doc
- 2012全国高考作文分析和借鉴_教育理论论文.doc
- 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 _基础教育论文.doc
-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_基础教育论文.doc
- 21世纪的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任务与挑战_教育理论论文.doc
- 21世纪:求解21道中国教育难题_教育理论论文.doc
- 90后大学生忧患意识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_教育理论论文.doc
- 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进展及其启示 _教育理论论文.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