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第一次大作文讲评 以“长大”为题 本次作文问题汇总: 1.叙述太罗嗦,抓不住重点,详略处理不当,与主题无关处太繁琐,突出主题处又太简略。有些同学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太长。 2.叙述多件事,各自独立,主题不集中或不鲜明。都与“长大”相关,却是不同角度。 3.叙述平铺直叙太多,没有清晰的线索,缺少悬念与波澜,没有现实与回忆的穿插,少见插叙与倒叙的运用,流水账式的记叙文还不少。 本次作文问题汇总: 4.开头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议论文的模式。 5.选材局限、陈旧,落入俗套。雨天里的一把伞,病痛中的一片药,深夜里的一杯奶,失败后的一番话,冲动时的一次架…… 6.写书信的同学格式不规范。 7.书写、卷面差,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 记叙文训练序列一——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1) 一、本次作文立意、选材情况 对于“成长”的主题,学生的立意集中在对父爱、母爱的体验上,约占95%。个别同学写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之道、对老师的理解、军训生活对成长的意义,对某个问题(如输赢、孤独等)的认识等。 写父母亲情的同学,大致的立意思路有: 与父母的一次争吵,父母给予宽容与关爱,于是自己悔改、自新、领悟 看到父母的操劳,感受到爱,懂得感恩 父母的严格要求或者唠叨,由不理解到理解 记述自己为父母做的一些事情,如家务劳动等 与父爱、母爱相关的情感类型,是中学生作文中已然滥俗的话题与立意。难出新意,故曾有一高考阅卷老师感慨看够了关于父母亲情类的文章。 二、如何触动心灵 (一)选材角度要广 写不出新意不如不写,换个思路,转变选材的角度。因此需开阔眼界,选取跟别人不一样的立意角度,选择更有个人特色的素材。 (参看例文一与例文四,看作者的选材角度有何特别之处。) 如例文一写军训中事件对成长的意义,选材新颖且真实,例文四思考在孤独中成长,角度别致,见解独到,思考深刻。 (二)热爱生活,善于发掘 真情实感需要观察、体验、积累。真实的经历大部分同学是有的,有几位老师说学生在写作时把自己写哭了,是动了真感情的,不知作文情况如何。也有不少同学所写之事虽实,但“感”已过时,由于当时的体会并不深,没有印象深刻的点,现在回忆起来只是大面上的,也没有再去挖掘出能让人感动的点,所以感情的表达也就显得苍白。 如写对父母由不理解甚至对抗到理解并懂得感恩的转变,有些同学写得给人感觉生硬、突然。感觉他当时并未真正想明白,只是自己消气了而已,写作时再加入一些诸如“明白父母苦心”、“父母很不容易”之语,或者加入转变时的微笑、拥抱之类,都显得假。因此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必须细致、深入。 (三)选取小的切入点 大面上的事周围都在发生,特别是父爱母爱之话题,父亲严厉、母亲唠叨、误会不解、意见不一等问题家家都有,如果泛泛而写,便难以动人。情感的表达,特别是能够打动人的情感,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的具体的点,可以是一件具体的事,一次对话,一件东西,一个标志性的动作等等,这些点既是情感的寄托,又是行文的线索。 (参看范文《忆张先生的一堂课》(2011江西卷作文)和例文三,关注文章的切入点。) 如《忆张先生的一堂课》,要表现张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乐”的主题,用一堂课贯穿,不面面俱到。另有高考优秀作文《父亲的车子》(2011新课标卷,中国的崛起相关材料),借父亲车子的变迁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变化。例文三中用家里的一面“成长墙”表现自己成长的过程。还有同学通过“糖”的故事表现对成长的理解。 (四)抓住细节,找到情感触发点 让人动情之处肯定是有某些细节引发了内心的共鸣,震撼了心灵,从而感情受到冲击。记叙时抓住这些感情触发点才能让文章有动人之处,往往这些点也就是文章的特点和亮点。 (如朱自清《背影》) (参看《父亲》、《踮起脚尖》、《早》、例文二,找找文章的情感触发点) 如例文《父亲》中“我弯下腰来为父亲开车门”后父亲幸福的表现就是情感的触发点,作者由此想到“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踮起脚尖》中父母“踮起脚尖”轻声进屋的细节也是感情触发点。“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等抒情语之所以动人,就在于作者抓住了“踮起脚尖”这一细节,重点刻画、突出。文章所述事件很平常,如无此细节或只是一带而过不加以渲染突出,便没有这样动人的效果。《早》当中最后情节斗转,不远处那一条延伸的小路就成了情感触发点。还有例文二中有多处细腻、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都对传情达意起到很好的作用。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