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南京教育史》绪论_教育理论论文.docVIP

试析《南京教育史》绪论_教育理论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南京教育史》绪论_教育理论论文 试析《南京教育史》绪论_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教育史 南京教育史 地方教育事业   论文摘要:南京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十朝都城。南京教育历史悠久,传统深厚,颇多鲜明的。南京教育史是一部令人深思、令人警醒、令人振奋的历史,是中国教育史中一颗摧璨的明珠。   南京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十朝都城。她地处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地区,东临长江三角洲,西靠皖中沿江平原与丘陵,东南连富饶的太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城境,境内山地、河流、平原交错,自来就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目前,南京全市总面积为658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4332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559.8万,其中市区513.4万。   南京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商埠重镇,有着发展商品经济的悠久历史。与经济发达相适应,南京的科学文化在全国也有着重要地位,历来享有“人文荟萃”的美称。南京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如思想家范填,文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学评论家刘艇、萧统和钟嵘,史学家范哗、裴松之和萧子显,科学家葛洪、陶弘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虞喜、祖冲之父子,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戴逢父子、顾恺之以及翻译家法显等。他们都在中国科学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南京教育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古代和近现代,南京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教崇文,屡仆屡起   早在远古时期,先人们便开始在南京的土地上劳动、生产、繁衍并开始了早期教育活动。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即反映了古代东南一带先人生产、生活的情况。“禹袒人裸国”,则反映了夏禹来东南一带传承教化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楚头吴尾”的地理位置使南京长期成为诸侯争夺之地,文化交流与碰撞频繁,教育活动也随之兴盛。三国时期,南京成为吴国政治中心,后经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京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江南教育中心。唐王朝建立,南京地区历经30年的“六朝豪华”风景不再。直至南唐,南京再次成为都城,部分地区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南唐在其统治的93年间,奖励耕桑,发展工商业,并重视文化艺术事业,为北宋教育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宋末元初,由于战事影响,南京教育再次步入低谷。直至明初,南京作为明王朝首都,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后虽迁都北京,南京仍作为留都,继续保持全国重镇的地位,教育再度兴盛。清代南京作为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人文荟萃,在乾隆年间已位居世界01座50万人口的大城市之列,其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南京遂成为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这种屡仆屡起、几度兴衰的教育历史,与南京的政治变迁及文化传统、民俗民风关系密切,因而南京的教育在长期的历史熏陶中形成了“重教崇文”的优良风气,成为南京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官学的发展成为古代南京教育的一大亮点由于长期处于全国或地区性政治中心的地位,在规模与档次上,古代和近现代的南京官学发展较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南朝时,晋设太学、宋设国学、梁设国子学、陈设国学与太学。其中以宋、梁的官学较有成效。公元483年(宋元嘉十五年),宋文帝在建康(今南京)开设4个单科学馆,即儒学馆、史学馆、文学馆、玄学馆,实行分科讲授。此举开创了我国古代教育分科的先河。梁朝时,设五经博士,广开学馆,发展官学,并用考试选拔人才,成为隋唐科举的先声。梁武帝指派周兴嗣等人编写《千字文》作为启蒙教材,该书成为我国古代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流传最久且影响最大的蒙学识字课本。宋太宗时期,南京地方官学重盛,庆历、熙宁和南宋高宗时期又掀起三次大规模兴学运动。南京地区设江宁府学,辖有上元县学、江宁县学、句容县学、傈水县学、高淳县学、江浦县学、六合县学等。明朝,南京设国子监,为全国最高学府,设立了宗学、武学等教育机构,同时南京还有应天府学以及高淳、江浦等县学。南京在明初曾是乡试、会试所在地。在乡试中,南京国子监及南直隶应天府录取额甚至高于北京国子监,为全国第一。有明一代,南京共获状元1名、榜眼6名、探花4名、进士921名,名列全国城市前茅。清代南京除江宁府学外,还有上元县学、句容县学、傈水县学、高淳县学、江浦县学、六合县学,构成了完整的官学体系。由于人才辈出,南京官学屡次获得增加学额的奖励。作为江南乡试考场的江南贡院,规模更为全国第一。科举考试中南京各科考取举人、进士者列全国前茅。   3.私学在全国城市教育中有相当地位   在南京地区重视文化学习的社会风气下,私学相当风行。私学在南京有悠久的传统。在隋朝“以策试取士”、首开科举制度后,南京地区的私学开始了第一次兴盛。宋代,书院异军突起,成为一时之盛,私人讲学

文档评论(0)

wyj199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