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
辩
日
期:2012年 5月 19日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Juris Master
Briefly Analysis the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System’s
Devolv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Evidence
Perspective in China
Candidate : Luo Junhua
Major
: Juris Master
Supervisor: Prof. Qi Haib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China
May, 2012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业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其他任何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人已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
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扫描、影印、缩或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论文属
保密□,
不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司法鉴定指的是国家司法鉴定人对诉讼中所涉专业性问题进行判断、鉴别并得
出鉴定结论的活动。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司法鉴定结论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
是证据的法定种类,在证据形式中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完善证据制度的核心任
务之一就在于改革司法鉴定体制。司法鉴定既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
诉讼或仲裁活动提供服务的一种司法辅助制度。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14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
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
(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原则,并按照统筹规划、合理
布局、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要求,在全国已建立起一批规模适度、专业突出、分
工合理的司法鉴定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颁布及实施,标志着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的初步
形成。但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对于西方司法鉴定制度的借鉴充满了自己的“特色”
和各种制度的杂糅。事实上,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导致我们
对于西方的一切制度采取“拿来”的态度,凡是被认为有利于中国现实问题解决的
或者“好”的制度便拿过来,也不去细究不同法系内在逻辑和历史土壤的差异。这
是对于拿来主义的曲解,与“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精神要义南辕北
辙,反映出决策上的不自信、制度上的断裂,甚至实践中的自相矛盾。
我们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构司法鉴定在诉讼中的性质与作用机制,明
确鉴定程序的目的,对我国司法鉴定程序进行反思与重构。
本文分为4个章节:
第1章:传承与割裂——司法鉴定制度发展概述。结合国内外司法鉴定发展的实
际情况,简要介绍其概况。
第2章:程序与实体——司法鉴定的多维视角。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作为科学结论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的司法鉴定;第二部分从论述作为诉讼证据的鉴定结论;第三部分论证法律的选择
与程序正义。
第3章:"结论"到"意见"——司法鉴定诉讼证据的效用。在上一部分已经明
确强调司法鉴定作为诉讼证据的性质的前提下,探讨其效用方式,追究现有“以鉴
定案”格局的产生原因,并提出打破这种格局
第4章:反思与重构——我国司法鉴定程序的完善。这一部分是结合我国当前现
状,沿着前文的分析路径,在解析之外建构我国的司法鉴定程序体系。
关键词:证据视角
司法鉴定
现状
重构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The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is in litigation activit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