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高考辅导之语文 古诗鉴赏应试诀窍
掌握应试诀窍 古诗鉴赏不难
就文学作品而言,鉴赏是一种高境界的阅读;古诗鉴赏更是需要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文化积淀。比如屈原说自己“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首先,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你根本就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再者,即使大致了解了它的字面含义,也未必清楚作者干嘛要大张旗鼓地“吹嘘”自己的生辰八字。再比如,曾经作为高考古诗鉴赏题目出现的杜甫的《江村》,有一联“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如果只是看到本诗的口语化的语言特点,真的不能算是“古诗鉴赏”。它确实很口语,几乎不用“翻译”:“自己那也许根本目不识丁老伴儿在一张纸上仔细、专注的画着什么——哈,原来是为我绘制棋盘;年幼的儿子好像是在用什么东西敲打一根针——哦,他是想为我(也许是为他自己)做个鱼钩!”可真正的鉴赏是要弄清楚老杜在这里写这玩意儿干什么。是表现一种闲适的生活?还不到位——是一种窘迫的“闲适”,而“窘迫中的闲适”则暗示了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窘迫”!……我以为这是欣赏,可问题在于,高考考场上会有这样的“闲适”,让我们很奢侈的“糟蹋”时间与思绪吗?明白了这一点,“应试古诗鉴赏”就解决了一半的问题:真正的古诗鉴赏很可怕,考试时的古诗鉴赏不是真正的鉴赏,所以,考试时的古诗鉴赏不可怕!很多事情,包括语文考试,阻碍我们取得成功的不是问题本身的困难,而是我们因信心缺失而产生的惧怕,惧怕的原因又是我们对问题的本质及其表象缺乏必要的、规律性的认识。好了!我们来解决另一半问题!
既然不考真正的鉴赏,高考古诗考什么?考试说明很明确地给出了答案:词句的理解,中心的概括,观点的分析,内容、态度的评价,形象、意境、语言、技巧的鉴赏。这可以看作是问题的本质,那其表象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罗列几个例子。
例一:
07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的茂盛;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考查点,词、句的浅层次理解。(1)题只要了解叠词运用的一般常识,就能写出“;”后的“标答”;了解了季节,明确了叠词的修饰对象,就能写出“;”前的答案。(2)表面很唬人,什么表现啊,情景啊,其实只要明确一个修辞“比拟”,知道“放”可以理解成“使什么解脱约束,而这个什么又有不被约束的欲望”,然后,把这意思放到句子当中去翻译就基本完成任务了。
例二:
09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考查点,语句的浅层次理解。从整首诗来看,景色凄冷空旷,已经暗示情感倾向,“离家”的交代更是使我们明白船对家来说是渐行渐远,因而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家情切的情感就通过“厌听棹歌声”明确地表现出来了——棹歌一起,船又前行,离家更远,乡情更烈。这样的理解稍加组织,也就成了“答案”。
很多人挺害怕那种“一词冠全篇”的题目,其实只要你仔细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来个“顺情说话”,就能达到其要求。
例三:
08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这个答案正像我们前面所说的,简单至极。且不论出题人把“网”看成比喻是否准确,只看他对这个词的理解要求就很简单。其实,这个“网”真可以看成是这首诗的“眼”,它表现了作者体会政治上失意的寂寞和感受感叹世态后的一种渴望:试图像雨丝织就的网希望留住春天一样,自己能够唤回那曾经的美好时光。这渴望又引带出更深的绝望:丝丝的雨网根本不能网住春天逝去的身影反使“落花狼藉”,他同样也不能唤回自己的美好时光,反倒更添苦恼。我以为这才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