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

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

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民乐三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面对社会的高速变革,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逐渐显现.在社会大变革的潮流面前,弱势群体子女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对弱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子女关爱,对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给予更多的社会公平和社会扶持,是当今主流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一)课题的理论价值 从人的发展本身来看,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弱势群体子女显得尤为重要。弱势群体子女在各方面的压力面前,由于具备了不同的心理素质,以至于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成绩优异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孙山,甚至走上了毁灭家庭和自己的道路。目前这种现象已逐渐向低龄化蔓延。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尤为突出,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并试图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并为上述理论提供一定的经验范例。 (二)课题的实践价值 1、有助于社会更多的人关爱弱势群体及其子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民乐三中,座落于祁连山脚下,与省道227线为邻,位于县城东圃教育小区,近年随着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学生来源复杂,随着经济转型,导致留守孩子急剧增加。民乐三中,现有3800多名学生中,贫困家庭子女占20%以上,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占60%左右。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他们有的情感缺失,有的无人管教,有的放弃学习,有的行为偏向…… 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农村离婚率也有所上升,有很多家庭因做生意失败、发生事故等诸多的原因造成家庭的变故,使一部分孩子沦为单亲或贫困子女;还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精神病患者家庭、失业者家庭等的子女,经济生活困难,社会地位低下,教育问题突出。这一课题研究将促使我们更多的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2、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从当前弱势群体子女现状来看,特别是处于中学时期的弱势群体子女由于他们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心理上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家长或监护人为生活上的奔波忙碌,很少细心关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胆怯,自卑,孤独,焦虑等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同伴中不合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整体发展。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歧视是对儿童最大的隐性伤害。而由于种种原因,弱势群体子女学生常常在社会上、学校里受到众多的歧视,长此以往不仅会使这些孩子心理偏离正常状态,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创设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研究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办法,帮助弱势群体子女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解决困惑的勇气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开展本课题研究,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为其成年以后直至终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尽早发现,尽早矫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从目前中学的教育来看,“升学竞争”是主流趋势,设置的课程注重于传授某些知识,也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很少从身心健康方面去研究。另外,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教育机制、辅导方法、教育环节。通过探索能够克服过去那种灌输的、无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脱离实际、空洞说教、无针对性的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