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各知识点巧妙记忆3.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907)   同期的世界   东罗马帝国   亚欧非   隋唐 阿拉伯帝国   欧 洲 查理曼帝国   --------------------------------------------------------------------------------   第三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 容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 价 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 举 制 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 容 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 价 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 兵 制 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 展 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 全 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 落 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 兵 制 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 田 制 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 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 容 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 价 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 税 法 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 容 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 价 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 极 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 限 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   前面是中国古代史,但有不少审核中,稍等等,不全的补上后,发后面的近代史喽!   --------------------------------------------------------------------------------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文档评论(0)

yyh8922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