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胡风主客体相生相克创作论研究
姓名:高洪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姜桂华
胡风主客体相生相克创作论研究
摘
要
胡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创作论,但是,当下的文学理
论界对胡风的创作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从人本主义入手研究胡风的创作论,有
的从主客观相化合来研究胡风的创作论。本文试从主客体相生相克的角度对胡风
的创作论进行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胡风主客体相生相克创作论的形成过程。一是萌芽
期(1934 年-1935 年),在 1934 年的《林语堂论》和 1935 年的《张天翼论》里,
胡风对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关系的认识还处于萌芽阶段,表现在对林语堂和张天
翼的分析是从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的分离状态进行批判的,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二是明晰期(1935 年-1937 年),1935 年的《为初执笔者的创作谈》中,已经出
现了“主观”和“客观”两对词语,并且辩证地谈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在
评论过程中已经自觉地开始运用。三是深入期(1937 年-1945 年),从 1937 年的
《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文艺形式》到 1945 年《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道路》是
胡风创作论的深入期。在这段时间里“现实主义”一词已经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言
论中。在 1943 年的《现实主义在今天》一文中,胡风把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相
互融合,称为现实主义。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相生相克的创作过程是在 1945 年的
《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道路》中明确提出的。至此,胡风主客体相生相克的创
作论才完全形成。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详细论述胡风主客体相生相克创作论的内容。胡风认为
主客体相生相克的创作过程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作家要“突入”生活。作家要
有动的人生姿态,随着生活洪流前进,并且在生活中要有献身精神,还要与生活
不隔,和生活水乳交融。作家在生活中掘出生活的本质,把握生活的脉动,要在
生活中锻炼自己,打磨自身。二是作家以特有的精神状态“突入”生活。作家要
用“真诚”的心对待人民,对生活要有“爱意”,有“热力”;作家要高扬“主观
战斗精神”与生活“肉搏”,和人民身上的“精神奴役的创伤”进行搏斗,把握生
活真实;作家在生活中还要有“受难的精神”,这样才能更深切地感受人民的喜怒
哀乐。三是主客体相生相克的双向运动。创作主体克服创作客体,创作客体也克
服创作主体,并发生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运动和自我改造的过程。这
是一个激烈的斗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作主体得到了自我扩张,完成了一次
自我批判;创作客体也得到了自我改造,实现了自我升华。双方最终达到了和谐
统一的状态,形成文学作品。
本文第三部分,论述了胡风主客体相生相克创作论的意义。从三个方面进行
分析:一是对当时文坛的影响。胡风的创作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主观公式主义
和客观主义的泛滥,纠正了文学创作中的偏向。二是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添加
了新的理论内容。胡风的创作论不仅在中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体系,而且也
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三是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
学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启发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主体性的论争和今天文坛
对文学创作状貌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胡风;创作论;相生相克;主观战斗精神
I
Abstract
The most brilliant part of the Hufeng’s realistic literature theory should be the
theory of literary creation. However, the present literary theoretical world has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 Hufeng’s theory of literary creation. Some people
study Hu Feng’s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 while someone study the
theory in consider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This thesis tries to make a
research on Hu Feng’s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In chapter one,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d forming progress of Hufeng’s 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NIHSS评分量表解读PPT.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PPT课件.ppt VIP
- 12J1工程做法图集标准.docx VIP
- 《跨文化交际》课件: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ppt VIP
- 四法一纲.doc VIP
-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pptx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9章 非语言表达.pptx VIP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8章 书面表达.pptx VIP
- 2025年农村公路路面改造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大纲.docx VIP
- 江苏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审计表解读 2025年1月2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