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欣赏《保卫黄河》 联盛中学教师 李彩艳 教 学 目 标 ?感受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了解齐唱、轮唱、转调、协奏曲、变奏曲式等知识。 ?发展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教 学 内 容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作 者 简 介 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原藉广东番禺。生于澳门,卒于莫斯科。 1930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夏末回国。先后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日出》、《大雷雨》等剧的作曲配音、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等职。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5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等作品。1945年4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 创 作 背 景 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1939年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相见,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一星期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欣赏合唱《保卫黄河》 ? 体会音乐情绪。 ? 演唱形式? ? 几个声部? ? “龙格龙格”衬词会使你想到什么? ? 转调的意义? 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 变奏曲式: 引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变奏5——变奏6——变奏7——插部(《东方红》音乐)——变奏8 实 践 与 创 新 齐唱《保卫黄河》 用打击乐器编配《保卫黄河》的伴奏音乐。 课 堂 小 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 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教 学 结 束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