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画中的谦恭达仁思想
中国画自产生起走过了很长一段崎岖之路。岁月的流逝,让我们无暇回过头仔细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因为脚步匆忙,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认清自己的人生坐标。当我们如睡得寤后,是否该翻翻前人填写的人生乐章?是否该在是非争闹中找到历史前进的方向?
有人说,中国画源于心术,发于人心之变。这话一点不假。凡事不是恒定不变的。作为一个画家,必须在“道无常形”中拓展“变从常起”的思维。不要一味地闭门造车、模仿古人、重复自己;要明白中国画是培养至善人格的要素,更要理解中国画艺术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其实,中国画是一个用特殊手段表现创作者精神世界的画种。它自产生以来就被赋予了一个神圣的使命—教育和劝诫世人。正如唐代张彦远所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谢赫亦尝曰:“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谢赫的这话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画家,其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或是对绘画语言的一种简单继承,而更要继承人类社会的优良传统,谨守向善立身、慎独立品的仁义道德规范。向世人宣传“仁者爱人”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然而,当今一些画家看外界太多,看自己内心太少,以至于欲念、困惑太多,内心迷茫不已。正因为这样,他们创作的作品多枯淡乏味、轻佻空洞、缺乏个性、缺乏思想。即使个别作品有一定的个性,也多是画家削足适履的结果他们让物象的形服务笔墨,而不是让笔墨服务于物象的形。本来中国画的笔墨是为形服务的,可有些人却偏偏颠覆它,还贬低自己的民族文化,大肆宣扬“弃除传统文化,改革中国画,创造新时代的笔墨语言体系”,就象上世纪许多人大肆宣扬“儒家文化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一样。当历史验证了千年的儒家理念依然适应当代社会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其实,绘画传统也是一样。古代哪一个画家不是通文史经哲、善诗文、精书画的多才多艺者呢?可当代有不少画家文化修养不高,不懂画论,只是一味玩弄笔墨。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物欲超越了人的精神的结果。画家一味玩弄笔墨也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其造型技巧不过关,在绘画创作上投机取巧。也许,这话过于尖刻。但是作为画家,创作若不与社会挂钩、不与内心融合、不与传统文化贯通,那其作品还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呢?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有些画家妄自尊大,视别人为豆腐渣,而视自己为一朵花,轻视别人、讥讽别人、诽谤别人,排挤别人已成为他们捍卫自己利益的手段。这又是为什么?轻视别人难道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平衡的内心得到一点安慰?难道人活着不该让自己内心透亮吗?难道一个人不应有宽容之心、不应讲求仁义吗?如果,我们看看古代画家是如何立品、立言的,或许能找到生命在浑沌之中的博爱。
东晋·顾恺之创作的《洛神赋图》,造形准确精微,线条如蚕丝般劲挺刚健,设色典雅秀润,人物形象委丽从容。尤其是洛神被画家刻画的神采飘逸,情愫缱绻。这幅画是顾恺之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他以一颗仁爱之心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对真情的赞颂。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的场景。画家以高超的瞬间捕捉能力,成功地刻画了不同性格,不同特征的人物。此图线条流畅、爽朗,色彩艳丽、沉着,人物神态平和、谦恭,反映了画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宋代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向世人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河沿岸及市区的繁华景象。他以巧妙的构思,将画幅分成三个段:前段为郊区风光;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往来的商船及汴河两岸市井的生活场景;后段为城区场景,街道纵横交错,店铺、楼阁鳞次栉比,人潮涌动,驼队响铃,健马长嘶。在这里,张择端艺术地再现了北宋都市的繁华热闹与繁荣昌盛。此画于细微之处体现了画家较强的瞬间捕捉能力和高超的处理手法。从表面上看,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营构了一幅宏伟壮阔的市井风俗画,内容丰富、真实;但从画家独具匠心的人物刻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民生、民情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尤其是画中贵胄与普通百姓在虹桥上争道的情景与互不相让,反映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熟知,流露了作者悲天悯人、与人为和的思想。
宋代被蒙古人推翻后,一些汉族文人借题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入侵者的强烈不满。如龚开曾在南宋景定年间做过两淮制置司监当官,后参加反元斗争。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于苏杭,以卖画为生。他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宋朝的忠贞和元朝的不满。借助笔墨发泄爱国爱民之心。在他的《骏骨图》中,一马瘦骨嶙峋、老态龙钟,眼神似乎透出一股忧念。画中的题诗“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具有点题的作用,体现了画家对饥苦百姓的同情之心。
元代任仁发的《二马图》画了一肥一瘦两匹马,其中瘦马的造型明显借鉴了龚开的《骏骨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