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责任保险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强制责任保险研究 郭锋+ 胡晓珂“ 在当代,随着保险领域责任保险功能的扩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强制责任保 险正在成为一般责任保险、社会保险、政策保险之外的另一类重要保险,并受到各国或 地区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一般认为,强制责任保险源于近代工业革命的危险责任思 想①,与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密切相关。②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强制保险的认识仍然 是模糊的,对强制保险的立法定位也存在着争议③;实践中,不同国家立法对强制责任 保险所适用的领域既有重合也有差别。在理论上正确估量强制保险的社会价值,从立 法上借鉴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经验,对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及相关立法的 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制责任保险的理论依据 从本质上说,保险是缔约当事人基于自愿而达成保险契约的法律行为。但由于人 类越来越多地从事高危活动以及出于对未来社会生存无法进行安全预期的担忧,强制 责任保险逐渐从传统的责任保险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为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由特定义务 +郭锋,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晓珂,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 ①如我国台湾学者邱聪智指出,危险责任赔偿之社会化,其最初之制度,本为责任保险,现则主要表现 于社会安全体制。后者因其制度之不同,复可区分为社会保险、责任集中及国家给付三者。参见邱聪智: 《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 ②如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责任保险与民事赔偿二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责任保险提供了无过失 责任制度之实际基础,而无过失责任适用范围之扩大,更促进责任保险制度之发达。参见王泽鉴:《侵权行 为法之危机及其发展趋势》,载《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4页。 ③例如,在我国,围绕着交强险的性质等问题,学者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迄今为止,这一争论仍未停 止。具体参见张新宝、陈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5版,第28_36 页。 533 中国商法年刊(2007) 主体必须购买的保险品种,这种新的责任保险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愿和契约自 由的法律原则,而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责任保险的“异质性”特点。在理论上,针对购买 某些责任保险为什么要遵守强制性规定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具有风险厌恶性偏好的加害人对购买责任保险动机的降低 在传统的民事责任理论框架下,责任并不能为规避风险提供足够的激励④,如果潜 在加害人的资产小于他们所引发的损失,出于对风险的厌恶,潜在的加害人会理性地 排斥对保险的购买,这是责任保险产生强制性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个拥有3万美元 资产的潜在加害人,他对待10万美元的事故与对待3万美元的事故所导致的赔偿责任 是相同的。如果他购买了保险金额为10万美元的全额责任保险,那么他所支付保费 中的十分之七实际都是为了获得7万美元的责任保险额度,但在传统的民事责任框架 下,上述7万美元损害赔偿责任原本是无须承担的。换言之,风险厌恶性加害人有3万 美元资产,有20%的可能对10万美元的事故承担责任。如果他没有购买任何保险,他 将有80%的可能性拥有现有的3万美元,反之,有20%的可能失去现有的3万美元。 此时,如果加害人购买了保额为10万美元的全额责任保险,其支付的保费等于10万× 20%=2万美元,其中的1.4万元保费实际上是为原本无须承担的7万美元损害赔偿 责任支付对价。可以确定的是,在购买责任保险的情况下,他的资产实际仅等于1万 美元,购买全部保险将比不购买任何保险使得他的状况变得更糟。⑤可见,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传统民事责任理论并不能为规避风险提供足够 的保障激励机制,因此,必须通过强制性的方式确立风险的规避机制,以应对现代社会 日益严重的危害事故。 (二)潜在加害人对风险评估的不足 潜在加害人对风险评估的不足也是支持强制责任保险的重要理由之一。⑥与上文 假设情况不同的是,对于一个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潜在加害人,他可能会选择购买责 任保险。例如,一个拥有2万美元资产的人可能会购买保险金额为2万美元的汽车事 故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