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音乐社会中的妇女与性别研究.pdf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2期
of ofSilenceand Sciences No.222010
JournalChongqing Edition)
University Technology(Social
先秦音乐社会中的妇女与性鄹研究
曾娜妮
摘要:中国先秦音乐资料中的女性意识极为珍贵,深入研究先秦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过程,时今天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有
重要的意义。以先秦社会反映女性情感和生活的诗歌为基础,研究先秦音乐社会中的妇女与社会性别。
关键词:性别研究:女性意识;音乐社会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22—0142—02
作者简介:曾娜妮(1977-)。女,硕士.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音乐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0-09—25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发展史和音乐发 自觉意识的成长,具有重要的音乐社会学意义。
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是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从
一、“看”与“被看:大众接受视野中的女
鼎盛到衰落.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的一个时期。在
性音乐
这一时期,音乐文化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
发展到衰微的这一过程。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每一家 先秦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都有关于音乐的精妙论述,那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影 比较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音乐的主流是以“金石之
响最大的一批哲学经典和音乐经典就是在这个时期 乐”为代表的乐舞,六部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
形成和成熟的。哲学家和音乐家们更多地把视野投向 地山川.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与之相对,《诗经》和
了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人们对于音乐本身的思考和认 《离骚》中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歌曲,除此之外,还有“巫
识产生了明显的质的飞跃,对音乐的社会性思考也逐 乐”、“郑声”等。这些来自于田野的声音质朴而美丽,
步步入自觉阶段并富有成效,“礼乐相彰”的社会格局 充满了生命力,像一条奔流人海的大河,浩浩荡荡、胸
逐步形成.并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社会制度之一。因 襟开阔.一路前行。
此。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史和音乐 《诗经》和《楚辞》的出现,代表着我国民间歌曲创
史,我们必须回溯到先秦时期。 作的逐渐成熟。也标志着诗歌中抒写女性传统的初步
在整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思想与音乐成果时, 确立。女性形象在《诗经》与《楚辞》中所占据的位置是
一个个鲜活的、美丽的、浪漫的、卑微的女性形象出现 很引人注目的。
在我们的视野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决”的韩娥;有 《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分为三大部分:一
《九歌》里的“湘夫人”、《穆天子传》里“西王母”、《诗 是对周代女神的歌颂与怀念,主要见于《雅》、《颂》;二
经》中的“窈窕淑女”…’…1950年,河南安阳五官村发 是对淑女形象的塑造,主要见于《周南》、《召南》;三是
掘了一座商代晚期的大墓,在其墓葬西侧出土女性骨 对于未婚女子或恋爱女性的描述。主要见于十三国
架24具。根据随地散落的乐器,可以推测,这24具女风。《诗经》通过塑造女性形象,确立了中国古代女性
尸生前便是供奴隶主享用的“女乐”,性别奴役可以从 的性别角色尤其是家庭性别角色的规范。从这一意义
女子侧身屈膝面向男子甚至有呈跪地状的姿态中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1-2013年的转载文章看近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pdf
- 从技术哲学研究传统看技术哲学研究纲领.pdf
- 从技术标准研究走向技术标准学.pdf
- 从教育到社会服务-职业博物馆的功能与设计研究.pdf
- 从文学与政治的百年论争看如何建设“文艺政治学”.pdf
- 从方法论看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pdf
- 从方言“本色”特征流失的角度看方言保护.pdf
- 从欧洲计量联合研究计划(EMRP)看计量前沿科技的发展.pdf
- 从混沌走向秩序-30年来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发展——兼评2012版《运动训练学》教材的“得”与“失”.pdf
- 从游离到消融-技术进入教学的质性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