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妊娠并发症 会阴、阴道裂伤按程度分为4度:Ⅰ度:指会阴皮肤及阴道入口粘膜撕裂,未达肌层。 Ⅱ度:指裂伤已达会阴体筋膜及累及阴道后壁粘膜,甚至阴道后壁两侧沟向上撕裂 Ⅲ度:指肛门外括约肌撕裂。 2、子宫破裂 1)不完全性子宫破裂: 症状:子宫下段或宫体一侧可触及逐渐增大的包块,压痛明显,同时伴有胎心率变化 2)完全性子宫破裂: 症状:突感撕裂样腹部剧痛、腹痛骤减,稍后全腹呈持续性疼痛,休克 体征: 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在腹壁下可扪及胎体,胎心消失,缩小宫体位于胎儿侧方,阴道可能有鲜血流出,量可多可少 【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3、辅助检查 1)腹部检查 在子宫不全破裂处有明显压痛。若破裂发生在子宫侧壁阔韧带两叶间,可形成阔韧带内血肿,此时在宫体一侧可扪及逐渐增大且有压痛的包块。胎心多不规则。 2)阴道检查 宫口缩小,胎先露部上移,有时能触到破裂口。 3)B超检查 可显示胎儿与子宫的关系,确定子宫破裂的部位,协助诊断。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因腹痛剧烈产妇有不祥预兆,担心母婴生命。 出现子宫先兆破裂时,感到胎儿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家属及产妇觉得震惊,不肯接受并责怪他人。 当产妇知道胎儿已死亡,而自己又不能再怀孕时会感到悲伤、绝望,甚至出现罪恶感。 家属得知详情后常表现为悲哀、恐惧、否认等情绪。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疼痛 与子宫收缩过强、过频有关。 2.恐惧 与担心自身及胎儿的安危有关。 3.预感性悲哀 与子宫破裂可能引起胎儿死亡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1.病人疼痛减轻至可以忍受并配合治疗及护理。 2.病人休克状态得到纠正,并不出现严重并发症 3.病人能接受胎儿死亡或子宫被切除的现实,情绪逐步稳定。 【护理目标】 (2)胎盘粘连 多次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炎或蜕膜发育不良等是常见原。 胎盘可部分或全部粘连于子宫壁而难以自行剥离。 (3)胎盘植入 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而植入子宫肌层,部分性和完全性。 【病因及发病机制】 (4)胎盘和(或)胎膜残留 胎盘小叶或者副胎盘残留在宫腔内,或者胎膜残留在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病因及发病机制】 3.软产道裂伤 软组织弹性差,宫缩过强 产程过快 胎儿过大 接产保护会阴不当 阴道手术助产 急产 【病因及发病机制】 死 胎 胎 盘 早 剥 羊 水 栓 塞 重度妊高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产妇年龄、孕次、产次、胎儿大小,是否曾有流产、早产、难产、死胎史。 尤其注意收集与诱发产后出血有关的病史。重点了解分娩期产妇有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等情况。 (二)身体评估 1、表现 产后出血临床特点主要是阴道出血和全身急性失血表现。 可继发失血性休克、贫血及发生感染征象。 其表现程度与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速度、产妇全身状况有密切关系,因病因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1)子宫收缩乏力性 产程延长,胎盘剥离延缓 间歇性出血、色暗红,有凝血块;子宫松软 体征:宫底高,子宫软,轮廓不清;按压宫底可有大量凝血块 (2)胎盘因素 胎盘未娩出而出血多 胎盘嵌顿时子宫下段出现狭窄环 胎盘胎膜有缺损为胎盘胎膜残留 (3)软产道裂伤性 出血表现发生在胎儿娩出后,持续、鲜红,与宫缩无关 会阴、阴道、宫颈、阴道穹隆、子宫下段、盆壁 会阴裂伤按程度分3度 Ⅲ度会阴裂伤 Ⅰ度会阴裂伤 Ⅱ度会阴裂伤 (4)凝血功能障碍性 出血暗红无凝血块 出血不凝,出血不止 出血原因 出血特点 体征 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剥离延缓,剥离前不出血,剥离后出血 子宫轮廓不清,摸不到宫底,按摩推压宫底有积血流出 软产道裂伤 胎儿娩出后持续不断出血 宫颈、阴道或会阴裂伤 胎盘滞留 胎盘娩出前阴道出血 子宫松软或子宫下段有狭窄环或徒手剥离时有困难 凝血功能障碍 持续出血,多而不凝 有全身出血倾向 不同类型的产后出血表现 (1)称重法: 失血量≈(有血敷料重-干敷料重)÷1.05(血液比重为1.05)。 2、评估出血量 (2)容积法:用专用的 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 用量杯测定。 (3)面积法:失血量 (ml)≈血湿面积cm2 (即每1cm2折合1ml血量)。 (4)根据失血性休克程度估计失血量: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 休克指数为1,则失血约为500~1500ml; 休克指数为1.5,则失血约为1500~2500ml; 休克指数为2.0,则失血约为2500~3500ml; 失血量的评估,可作为制定输液、输血治疗方案的参考。 3.辅助检查 通过血象、血型,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 和3P试验等有关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4第四章补体系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5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产物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6第六章 免疫系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7第七章 免疫应答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8第八章 超敏反应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9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10第十章概述 第十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12第十二章 细菌生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 13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