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免疫系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6第六章 免疫系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免疫系统 【学习目标】 1.说出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2.解释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DCC、细胞因子的概念。 3.列出T细胞、B细胞发育过程、主要特点及功能。 4.描述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5.说出细胞因子的种类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案例6-1:患者,男性,36岁,2个月前出现不规则高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同时还有顽固性腹泻。查体:患者明显消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主要实验室检查血:淋巴细胞总数减少(1500/mm3),CD4T细胞减少(300/mm3), HIV 抗体阳性,血色素降低,痰涂片检查阴性。肺穿刺活检:切片中可见孢子虫类原虫孢子和子孢子。影像学检查:X片表现为肺部可见大小不等粟粒状阴影,部分较均匀.部分粟粒影融合。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小结节影、不均匀,大小不等,1~5 mm,片状融合实变影。 初步诊断:艾滋病 肺结核 肺孢子虫病 思考: 1.病毒侵犯免疫系统中的哪部分? 2.损伤后导致哪部分免疫功能缺失?依据是什么? HIV病毒主要感染CD4T细胞,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出现感染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由免疫系统完成的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禽类特有的法氏囊。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二节 免疫细胞 所有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其中T、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称为免疫活性细胞。 一、T细胞 胸腺在淋巴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阳性选择:形成具有MHC限制性 识别能力 阴性选择:形成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T细胞的表面标志 在T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细胞所表达的不同糖蛋白分子,与T细胞功能有关,也可作为鉴别T细胞及其活性状态的表面标志。 1. T细胞抗原受体(TCR): 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 功能性结构 2.绵羊红细胞受体 又称E受体(CD2),是人类T细胞特有的重要表面标志之一。 T细胞在体外能与绵羊红 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样花环(E花环) 可用E花环实验检测外周血T细胞 3.促分裂原受体:促分裂原是指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常见的有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等。 在体外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该试验可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正常人T细胞转化率可在60%~80%。 4.MHC抗原 5.分化抗原(CD分子):淋巴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抗原 CD3 CD4 CD8 二、B细胞 当B细胞收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通过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中和毒素,抑制细菌或靶细胞的代谢,溶解靶细胞,从而清楚相应抗原的作用,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由B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 B细胞表面标志 1.B细胞抗原受体(BCR) Ig功能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是B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 2.有丝分裂原受体 3.HLA抗原 4.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 三、其他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简称NK细胞,是第三类淋巴细胞,它不需抗原刺激,即可杀伤靶细胞,因而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发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NK细胞在人类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在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0%。 NK细胞在机体内的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为:杀伤肿瘤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杀伤胞内寄生菌、杀伤真菌和免疫调节 LAK细胞 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广谱抗肿瘤 单核吞噬细胞 主要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功能: 吞噬、杀灭、消化、清除病原体加工、提呈抗原 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APC 是指能摄取和在细胞内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通常所说的抗原提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B细胞、内皮细胞等。 第三节 细胞因子 概念: 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或糖蛋白组成,具有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等作用。 CK的种类及作用 1.白细胞介素(IL) 2.干扰素(IFN) 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3.集落刺激因子(CSF) 4.肿瘤坏死因子(TNF)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