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13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学习目标】 1.列举细菌变异现象,说明其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 2.简述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变异机制。 【预习案例】 案例13-1:患者1岁,男孩咳嗽、气喘1周了,输液应用抗生素一个月,抗生素用3种仍不见效。查体:面青、烦燥、咳嗽,喉中有痰鸣,体温37.8℃,食纳差,吐奶,人工喂养。双肺呼吸音粗,右肺中下野可闻及湿啰音,心率92次/min,律齐,腹稍胀,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粗乱,右肺内带可见片状阴影。血液里提取的病菌经培养后发现,该细菌已对常见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只对极个别抗生素敏感,是一名典型的耐药患儿。 思考: 1.细菌的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细菌还有哪些其他变异现象? 2.细菌的变异在医学上有何意义?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的变异(表型变异) 2.毒力变异 3.耐药性变异 4.菌落变异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 质粒 噬菌体和转位因子 质粒的特征 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编码某些表型 可自行丢失或人工消除 可在细菌间转移 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 三噬菌体 是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的病毒。 特点: (1)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2)无细胞结构 (3)专性细胞内寄生 (4)分布广泛 (5)裂解细菌:细菌死亡 不裂解细菌:细菌变异 形态与结构 形态: 蝌蚪形 微球形 丝形 结构: 头部:外壳、核心 尾部: 尾领、尾髓、 尾鞘、尾板、 尾刺、尾丝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周期 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溶菌性周期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一、基因的突变 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 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基因突变较为常见,而且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转化 受菌主动摄取外源性DNA 供菌死亡时释放或人工方法提取DNA 接合 转导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病原学诊断方面 临床治疗方面 传染性预防方面 检测致癌物方面 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DNA与菌染色体整合 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如白喉杆菌:β-噬菌体-外毒素基因 不产毒白喉杆菌 产毒白喉杆菌 * * 一 细菌染色体 双股环状DNA组成 无内含子 双向复制 二 质粒 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闭合DNA,编码某些生物学性状 接触:细胞质沟通 转移:F质粒进入F-菌,1分钟完成 复制:F-菌转为F+菌 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包装错误: 任何部位细菌DNA片段 转导性噬菌体: 宿主菌DNA, 无噬菌体DNA 受菌接受转导噬菌体(供菌)DNA 受菌获得供菌性状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温和性噬菌体 脱落错误:前噬菌体及两边的细菌DNA 转导性噬菌体:噬菌体DNA及细菌DNA *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