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细菌生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12第十二章 细菌生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理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繁殖方式和速度。 2.列出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3.简述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4.简述常用培养基种类,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检查法 【预习案例】 案例12-1:患者5岁,女孩,因高热,意识模糊而入院,查体发现病儿面色苍白,昏迷,时有惊厥,两瞳孔不等大,呼吸微弱,粪检有脓细胞4个,白细胞数16×109/L,脑脊液正常。常规粪便培养发现有革兰阴性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光滑菌落。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半透明菌落,无动力。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经鉴定为痢疾志贺菌引起的中毒性痢疾。 思考: 1.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有哪些? 2.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用途? 3.细菌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哪些具有医学意义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水:70-90% 无机盐: 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维生素、嘌呤、 嘧啶、 氨基酸 2. 酸碱度(PH): 3. 温度: 4. 气体环境:氧气、二氧化碳 二、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一代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 培养基 按用途分: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按物理性状分:液体 固体 半固体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液体: 浑浊状 链状 膜状 固体 : 形成菌落 (菌苔) 半固体: 呈云雾状 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分离培养: 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使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散开。 菌落(colony): 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有鞭毛细菌: 扩散生长,周围浑浊 无鞭毛细菌: 沿穿刺线生长,周围透明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的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三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主要用于革兰阴性细菌的鉴别 糖发酵试验: V-P试验: 甲基红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吲哚试验: 硫化氢试验: 尿素酶试验: (6)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产气杆菌在仅含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为试验阳性。 IMViC试验 I:吲哚试验 M:甲基红试验 Vi:VP试验 C:枸橼酸盐利用实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 + - -,产气杆菌- - + +。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 1. 热原质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是G-菌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121℃,20 min),250℃ 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内毒素 G-菌的脂多糖 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如卵磷脂酶 (产气荚膜梭菌 )、透明质酸酶(链球菌)。 * * 迟缓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退期 1.分解代谢产物 (1) 糖发酵试验(单糖发酵试验)  (2) 甲基红试验  丙酮酸 分解 产生其他酸类 使培养基PH低于4.5 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数滴 显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显桔黄色为甲基红试验阴性 大肠杆菌 (3) VP试验  葡 萄 糖 某些细菌分解 丙 酮 酸 乙酰甲基甲醇 硷性环境中氧化 二 乙 酰 培养基中精氨酸所含胍基 生成红色化合物(VP试验阳性) 脱羧缩合 (4)吲哚试验  培养基内蛋白 质中的色氨酸 某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 分解 吲哚(靛基质)无色气体 加入吲哚试剂 形成玫瑰红色吲哚 (4)吲哚试验  (5)硫化氢试验 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 某些细菌能分解 产生硫化氢(H2S)无色气体, 遇铅或亚铁离子 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铁 2.毒素和侵袭性酶 *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