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以陆文夫为个案.pdf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
FUDAN No.42013
JOURNAL(SocialSciences)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
——以陆文夫为个案
[关]冯进
(格林奈尔大学东亚系,美国)
[摘要]本文以陆文夫和苏州美食的“纠结”关系为个案,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
现象。笔者首先简述中国现代作家“美食怀旧”的文化背景,然后梳理陆文夫的“姑苏之恋”,最后审视
他的中篇小说《美食家》中体现的文化、性别、政治等因素的交织互动,特别是其中男性中心的历史叙事
模式。
[关键词]美食怀旧话语建构性别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2005年陆文夫去世,台湾大学教授、食物学者逯耀东评价说,“知味者陆文夫”是个“异数”。④
因为他既非苏州土著,也非膏粱子弟,先天素养不足,后天财力有限,却以描写苏州美食享誉海内
外,被尊为“陆苏州”,出人意外。陆氏对“美食家”这一封号也自认是“拔高”。他说,要成为美食
家,需要几个条件:财富、机遇、敏锐的味觉、懂得烹调原理、善于营造氛围的手段等。(2)反观自己,生
于江苏泰兴农村,对“人间天堂”里的风景人事,崇拜爱恋有之,却谈不上有多深厚的文化素养。特
别是关于姑苏饮食的知识,他自陈多得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鸳鸯蝴蝶派”小说家的交往。
陆文夫和苏州饮食文化的关系充满了独特的张力。一方面他对苏州美食欣赏、赞美和憧憬,另
一方面他又时刻在点评苏州、批判苏州,并力求改造苏州。本文将以陆文夫和苏州美食的“纠结”
关系为个案,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现象。笔者将首先简述中国现代作家“美食怀
旧”的文化背景,然后梳理陆文夫的“姑苏之恋”,最后审视他的中篇小说《美食家》中体现的文化、
性别、政治等因素的交织互动,特别是其中男性中心的历史叙事模式。
本文的“美食怀旧”与马克·斯维斯洛基的“烹饪怀旧”(culinarynostalgia)类似,指“通过食物
对另一时空特意的回忆和再现”⑧。斯维斯洛基的《烹饪怀旧》一书提供了上海“烹饪话语”在中国
和人类学家的编著发表以来,英文学术界在中国食品史研究方面长达二十年的空窗(Jud汕Farqu—
har的半本著述也许是其间的唯一例外⑥)。不过,他过于偏重中国男性精英知识分子的作品,却忽
视了其中隐藏的男性中心的叙事范式及其对食品话语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2一12—16
[作者简介]冯进,美国格林奈尔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终身教授。
①逯耀东:《知味者陆文夫》,《书摘》2007年7期,第39—41页。
②陆文夫:《吃喝之道》,陆文夫:《深巷里的琵琶声:陆文夫散文百篇》,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56页。
Mark FoodCulturea【ldtlleUrban in
③ Swislocki,CIllinaryN0stalgia:Re百onal ExperienceShan曲ai(StmlfbrdUIlive巧ityPress,
2009).
④ Unive舟时Press,1977).
K.C.ChaIlg,ed.,删托傩讯B钟&dtⅢ(Yale
⑤ UniversityPress,1988).
E.N.Anderson,刀诂Fbod旷(洫加Ⅱ(Yale
Press,2002).
⑥ Judi山FarqIlllar,咖ti汹:,钿d口,l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