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持续时间由数秒至现在频繁发作,则不能闭眼。同时伴长期失眠,神疲乏力,面
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风寒稽留,气血虚衰之面痉。治以温
经通络散寒,补气养血解痉。处方:主穴为眼周阿是穴 (面肌痉挛处),配穴:
血海、足三里、合谷、内关、阳陵泉、太冲,太溪、三阴交,治疗时第1个疗程
导师先采用挂针刺法刺眼周阿是穴以解痉,配以血海、足三里、合谷、内关、阳
陵泉、太冲,太溪、三阴交,其中足三里,阳陵泉予以温针灸以激发阳气,通经
活络。5次之后,患者诉症状开始缓解,抽搐的频率降低。治疗1O次后,患者症
状明显好转,自觉面部轻松,失眠基本消失。第2个疗程仍采取以上方式,不予
温针灸,配穴予平补平泻法,留针35min。治疗1O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目前该
患者仍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按语:该患者患病历时2年之久,多次治疗无效,实因风寒之邪客于经脉,
阻于经筋,寒性收引凝滞,久稽经筋,加上患者年事已高,正气不足,气血虚弱。
三阳脉失养,阴虚阳亢,血虚生风所致。张虹教授运用面部挂针刺法手法散寒舒
筋,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畅达,经脉得养,再加入血海、足三里、合谷、内关、
阳陵泉、太冲,太溪、三阴交以补肾潜阳,激发六阳经脉经气,通经活络,扶正
固本,法合病机,治得其要,故而痉挛自止。
参考文献
[1]Nilsen B, Le KD,Dietrichs E,Prevalence of hemifaeial spasm inOslo Norway[J],
Neurology,2004,63:1532.
[2] 刘道宽,吕传真,神经病学[M],第2 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89-93.
[3] 洪文瑶,李火平,吴政海,等.面肌痉挛的发生机制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外
科疾病研究杂志(Chin J Neurosurg Dis Res).2010;9(3),278-279.
[4]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梅花灸”配足三里用治脾胃虚寒型失眠的临床运用
柏琳娜 杨运宽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5)
通讯作者:杨运宽 (1948-),男。教授。研究方向: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研究。邮
第一作者:柏琳娜 (1984-),女,邮箱:。
624
[摘要]脾胃不和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失眠与脾胃相关的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
虚弱,血不养心;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脾虚不运,痰湿阻滞;脾虚湿阻,痰热
扰心;胃腑不和,心神不宁等。其中,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是失眠临床常见的证
型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梅花灸”配合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寒型失眠以及例举典型
病案,旨在为临床医生拓宽治疗此型失眠的思路。
[关键词] “梅花灸”;足三里;脾胃虚寒;失眠
失眠,中医学又称 “不寐”。失眠的病理变化为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五脏
功能失调皆可引起五神的变化而发生不寐,而五脏之中,尤以脾(胃)脏最为重要。
脾胃病变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中焦失运,蕴湿成痰,痰热扰心
[1]
等,均可导致心神不宁而不寐 。失眠与脾胃相关的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
血不养心;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脾虚不运,痰湿阻滞;脾虚湿阻,痰热扰心;
胃腑不和,心神不宁等。本文主要探讨因脾阳不足,脾胃虚寒所导致的失眠。
1 病机探讨
脾胃位处中焦,古今医家均10分重视其在睡眠中的重要地位。早在 《内经》
[2]
有 “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著名论述。李氏 根据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认为脾为
心之子,而脾胃又互为表里,统主水谷运化。因此,各种原因使脾胃功能失调而
胃失和降,子病及母,影响心神,致心神不宁而失眠。另外从脾胃的生理功能上
讲,胃和脾健,化源充足,中焦斡旋,则神得所养,阴阳相交,而得安寐;反之,
胃不和,则生化乏源,营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升降失职,邪气内扰,心神不安,
均可导致失眠。引用清末名医张青在其撰写的《医案》中提出的“中枢论”:“胃
为中枢,升降阴阳,于此交通。心火府宅坎中,肾水上注离内,此坎离之既济也。
水火不济,不能成寐,人尽知之。不知水火不济,非水火不欲济也,有阻我水火
相交之道者,中枢是也。”由此,中焦在失眠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从治法上来
看,郑钦安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