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于VLSI的新型介质膜界面陷阱的特征.pdf
维普资讯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23眷 第 l2期 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V0】.23 N0,1P
1995年 12月 (NaturalScience) Deceutber l995
; 蕊
‘… … ~ ,
用于VLSI的新型介质膜
一 / 界面陷阱的特征 1
陈蒲生 冯文修 黄世平 张荣耀 ·
一 一 一 暮; _T大学应用物理系)
摘 赛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技术和高频C—V及准静态C-V特性测试 ,研究了新型快速热氯
化的SiO 介质膜界面陷阱的特征,侧重于研究界面陷阱的特性与分布。结果表明:这种 S[ON
薄膜禁带中央界面陷阱密度随氮化时间的分布变化呈现 回转效应”,且存在着不同类型、密度悬
殊很大的电子陷阱 指出雪崩热电子注入过程中在Si/SinN 界面上产生两种性质不坷的快界面
态陷肼 {给出这两种界面态陷阱密度在禁带中能量的分布I还给出禁带中央界面态陷阱密度随雪
崩注入剂量呈现弱 N 形分布变化。
~Ui-*q:尘鏖基;墨鱼堕 ;特性 分布;热电子注入 儿SI
中圉资料分类号: 048442,TN304.055,04845
具有高的击穿场强和强的抗辐射能力的新型快速热氮化 SiON 薄膜 (RTNF)被认 为是
用于VLSI的优 良介质膜材料 “。该介质膜氮化工艺及其动力学问题 已作较广泛研究 .然
而,该薄膜界面陷阱的特性与分布未见有报导;由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器件与集成 电路的性能
和可靠性t4,s].所以这方面同题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课题 。本文介绍采用雪崩热 电
子 等技术来研究这类问题。
1 实验
11 样 品制备
样品是采用Wacker公司抛光硅晶片[P型(100)晶向、电阻率为 0.26~O.670,,·cm]制成
的MIS电容。硅晶片经过标准化学清洗,在栅氧化前用遭宜的HF溶液浸泡。栅氧化在高纯干
氧中进行 (970C.50rain),后在另一高温中通高纯氮气快速热氯化 .氟化温度为 1150C,氮化
时间分别为 30s,60s.120s,180s。氯化后部分的片子放在氧化炉中干氧快速 再 氧化 ,温度 为
1150C,时间分别为30s,60s,120s。接着制作栅电极,制成的MIS样品在400C高纯N 气中退
火 30min。
来稿 日期 :1995--01--10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和 TheCroucherFoundationofHongKong资助项耳
*Dept.ofE[eetronieEng..ChineseUnv【.0fHongKong
陈蒲生.男,1939年生,剐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半导庠表面与新型薄膜、薄膜敏感器件。华南理工大学应
用物理系,邮编:510641
维普资讯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 23卷
1.2 雪崩注入与测试分析
用 自行装配的雪崩热电子注入装置 (由Nicollian等 雪崩注入电路和 “垫高电压”19]两
部分组成.能获得单纯 电子注入),对RTNF组成的MIS样品进行程度可调注入。通过高频f—V
和准静态C-V特性测试.联合俄歇 电子能谱与Ar 溅射技术分析氮的深度分布,借助椭圆光
谱偏振仪测量膜厚,应用微机处理数据与绘制图线。
2 结果与讨论
图1给出了禁带中央界面陷阱密度D 随氯化时间呈现 “回转效应”的分布变化。根据我
组研究 提出物理解析:热氮化初期,随着氮化时间增长,界面处氮的掺入量及其替位作用增
多,界面处诱生出缺陷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