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aCl预处理对拟南芥愈伤组织耐盐性的影响.pdf
农业基础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 2期
NaCI预处理对拟南芥愈伤组织耐盐性的影响
孙小洁 姜慧芳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 盐胁迫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盐胁迫下 ,植物细胞离子均衡受到破坏,细胞质 中积 累过 多Na+,对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生
伤害.主要表现在渗透胁迫、离子胁迫和氧化胁迫及代谢紊乱等方面。试验以拟南芥 菌苗诱导培育愈伤组织。用不同浓度的NaCl做预处
理。结果表明:未经NaG1预处理的愈伤组织在 200mmolL/NaC1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较好。说 明NaC1预处理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对愈伤
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从而为培育耐盐抗盐植株起到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NaC1预处理;拟南芥 ;愈伤组织;耐盐性
中图分类号 Q945.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32—02
全球盐碱地面积巨大,仅我国盐渍区面积就有9913万 导培养基上时,2组愈伤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均生长良好,形
hm2,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耕地,且盐碱化还在不断加剧。长期 状为不规则的松散的颗粒状细胞团。随着NaC1浓度增大,
以来。对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碱地土壤的 A组部分愈伤组织变为褐色且逐渐死亡 ,部分存活下来 ,
改造和耐盐抗盐植物的培育fl】。一般来说 ,盐碱地主要是钠 而B组无明显变化 。由图2可以看 出,将 2组都转移到 200
盐含量过高,对植物具有盐胁迫。在盐胁迫下,通过渗透胁 mmol/LNaC1的MS诱导培养基后,A组出现变褐、凋亡现象
迫、离子毒害以及盐胁迫的次级反应如氧化胁迫等蠲,植物 的时间要早于B组,B组存活率高且颜色变化不明显。
细胞离子均衡受到破坏 ,细胞质中积累过多Na,对植物细 继代培养4周后 ,A组愈伤组织颜色明显变褐 (有的已
胞产生伤害 ,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 、能量和油脂代谢等主 经凋亡),而B组变化不明显,颜色轻微变褐。
要生理过程都会受到影响。植物的抗盐性 .即对盐渍环境 的
适应机理主要是御盐和耐盐。御盐性植物通过拒盐、稀盐和
排盐来保持细胞质的低盐浓度 ,从而避免盐碱地高盐量对
植物的伤害。耐盐性植物则通过自身的生理代谢变化来抵
抗进入细胞盐分的危害,以适应高盐环境嘲。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拟南芥野生型(co1)种子、MS培养基 (不
含激素)、MS诱导培养基(2,4一D2mg/L+KT0.2mgL)、75%
酒精 、1%次氯酸钠 、无菌水、NaC1。
1.2 试验方法
图1 刚转移至 20ommol/LNaa 的MS诱导
1.2.1 拟南芥无菌苗的获得。将灭菌的种子接种到MS培养 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
基上 ,于4℃放置 2d后移到培养室。22℃、16h光照、8h黑
暗培养,光照强度 110~moU(m2·s)嗍。
1.2.2 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待幼苗长至7d左右,剪取子叶
0.5cm2,接种到MS诱导培养基上。用石蜡膜封 口后放于黑
暗环境培养,每 2周继代 1次。4周形成生长状态良好的拟
南芥愈伤组织。
1.2.3 用NaCl对愈伤组织进行预处理。将拟南芥愈伤组
织分成A、B2组,A组在含有NaC1浓度依次为25、50、75、
100mrnol/L的MS诱导培养基上黑暗培养 1周 ;同时B组
图2 20ommol/LNaC1处理后的愈伤组织
在没有添加 NaCI的MS诱导培养基上继代培养 。每组 1O
注:右图为放大的愈伤组织。
个重复。
3 结论与讨论
1.2.4 用200mmol/LNaCl处理愈伤组织。将A、B2组愈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ICU机械通气性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同源性分析.pdf
- ICU院内感染控制策略.pdf
- iData_Sakai网络教学在_安全系统工程_教学中的应用_徐永亮.pdf
- iData_从译名现状看外国人名翻译的必然趋势_.pdf
- iData_从译名现状看外国人名翻译的必然趋势_之普刊,三流.pdf
- iData_基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_于轶颉.pdf
- iData_胶州湾聚球菌_Synechoco_省略_细菌的分布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pdf
- IDeaS收益管理助力中国酒店经营者改善运营并准确进行业务预测.pdf
- II型猪圆环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研制.pdf
- 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真核生物染色体显带中的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