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一以十三陵一龙庆峡一八达岭路线观察为基础.pdfVIP

北京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一以十三陵一龙庆峡一八达岭路线观察为基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一以十三陵一龙庆峡一八达岭路线观察为基础,八达岭长城到十三陵,八达岭到十三陵,八达岭到十三陵怎么走,八达岭十三陵一日游,八达岭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到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

第 9卷 第 3期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JOURNALOFGEOMECHANICS V01.9 No.3 2003年 9月 Sep .2 0 0 3 文章 号 :1006-6616I2003)03-O201.19 北京地 区中新生代陆内造 山过程 一 以十三陵一龙庆峡一八达岭路线观察为基础 崔盛芹,吴珍汉,马寅生,李锦蓉 ,易明初 , 赵 越 ,吴淦 国,朱大 岗,冯 向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著名 的燕 山山脉雄踞于华北平原之北 ,以其特有的地质构造 闻名于世。它 既是世界知名 的中、新元古界层 型剖面的所在地 、 中国最老陆壳的出露 区,也是 中 外驰名 的燕 山运动的命名地 。北京十三陵~龙庆峡一八达 岭地质路线呈 NW 向横 穿 NE向延伸 的太古宙变质杂岩 、著名 的中、新元古代经典剖面、中生代构造一岩浆 活动带及新生代盆一岭构造系统 。通过该剖面构造特征与地层系统 的观察可概括 了 解燕 山陆 内 (板 内)造 山带西段 、北京地 区的中、新生代 陆 内造 山过程 。 关键词 :燕 山山脉 ;北京地 区;中、新生代 ;陆 内造 山过程 中图分类号 :P56.2.2 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燕 山山脉 向以其地质构造特色 闻名于世 ,它既是世界知名 的中、新元古界 (曾称 中国北 方 “震旦系”、 “震旦亚界 ”)层型剖面的所在地 、中国最老陆壳 的出露区,也是 中外驰名 的 燕 山运动的命名地…。 燕 山构造带在构造体系方面 ,位于 阴山纬 向构造带与 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 的复合部 位 】。在构造单元方面 ,位于华北地块或 中朝克拉通 的北部 ,曾被称之为准地槽 、褶断 带H】、沉降带 、台褶带 ,后者相当所谓的后地台褶皱带 。就该区的构造体制及其演化过程 而言,其在 吕梁运动 (1900~1800Ma)形成 的古克拉通陆壳基础之上 ,历经 中、新元古代一 古生代 (1800~250Ma)漫长 的坳拉槽或坳拉谷 (Aulacogen)一克拉通稳定 的盖层发展阶段 , 并未发生过 明显的构造变动 。而到 中、新生代 ,其主体虽远距 当时西太平洋 的洋陆边界达 1400~1800km 以上 ,却在 印支期 、燕 山期及 喜马拉 雅期 发生强 烈 的造 山作用 和岩 浆活 动 ,因而其动力学机制既非地槽封 闭造 山或板缘俯冲造 山,又非板 间 (interplate)碰撞 造 山,而是具有特定典型意义 的古克拉通基础上 的陆 内或板 内 (intraplate)造 山作用 。燕 山 构造带既是一条中、新生代 的陆内或板 内造 山带 ,也是一条重要 的构造一岩浆一成矿带与现 收疆 日期 :2003-03.10 作者筒介 :崔盛芹 (1930-),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1960—1962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 进修大地构造学。长期从事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运动及区域构造研究。 第 3期 崔盛芹等 :北京地 区中新生代陆 内造 山过程 203 正片麻岩类 。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在燕 山东段及冀北等地有所出露,本区缺失。 1.2 中、新元古界 燕 山地区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中、新元古界 ,是我 国这一时期发育 良好、研究深入 的一 套地层 ,也是世界著名 的。这套地层共分 3个系 (长城系、蓟县系、青 白口系)、10或 11个 组 ,在蓟县总厚达 9200m (图 2,图3),其时限约为 1800—800Ma。新元古代 中期 ,燕 山全 区隆起 (蓟县上升),因而缺失 以湖北峡东地区为代表 的、时限约为 800 600Ma的震旦系 (参看表 1)。 表 1 十三陵一八达岭地 区中新元古界地层系统 Table1 Meso-Neoproterozoicstra

文档评论(0)

my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