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發展 - 天主教南華中學.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性格、價值觀 道德之意義 道德(Moral):指人的習性與品性及所應遵守的規範或準則。 包括知、情、意三層面 知--道德判斷、思考及推理 情--對行為表現之情緒感受,如犯錯之後之罪惡感或羞恥心 意--意志力量,即抗拒誘惑之自制力量 為什麼要重視青少年之道德發展﹖ 青少年之認知結構開始改變,開始有抽象思考,能做假設性思考,開始能比較、對照事務的多元性 其生活範圍擴大,受到誘惑增加,常會在同儕之壓力下,做出違規之事 追求獨立自主,不想認同成人之標準,易產生與重要他人之道德衝突 為什麼要重視青少年之道德發展﹖ 大眾媒體過度之暴力及煽情,對青少年之道德發展產生衝擊,如 以暴力解決問題:拿槍掃射、對情敵或其不滿者施暴 消費享受之快樂:為有多些錢,就偷、搶、詐騙 、賣淫、不還卡債….. 社會亂象:貪污、官商勾結、炒股票將錢掏空再宣佈破產、政治鬥爭 使青少年學到功利、短視、自私 將來誰是社會的支柱? 我們要活在怎樣的社會? 道德發展之重要理論 精神分析論:Freud Erikson 社會學習論:Bandura 認知發展論:Piaget 道德判斷論:Kohlber、Gilligan 精神分析論 Freud: 兒童期認同及內化重要他人之道德與價值,逐漸形成超我來控制本能之衝動,超我包括理想我(ego idea)及良心(conscience),於4-6歲開始發展,至青少年完成 Erikson:發展不利會形成固著 信任感發展不利-- 前道德狀態(premoral)道德遲滯 自主發展不利 -- 無道德狀態(amoral) 無恥、不尊 重他人 自動自發發展不利 -- 反權威(antiauthoritarian) 過度道德性(hypermoralistic) 勤勉發展不利 -- 道德現實主義(maral pragmatism) 太強調順應主流之道德規範 社會學習論 經由向父母、師長及重要他人(如偶像)等楷模之學習及受到獎懲之增強制約,而逐漸內化成自我控制之道德水準 三個重點: 抗拒誘惑 以賞罰控制 楷模學習與替代學習之影響 Bandura MacDonald之實驗發現有楷模示範的效果大於只有增強作用 道德發展 J.Dewey 強調教育發展與動態的概念 將道德發展分為三個層次 本能與基本需求 社會標準或禮俗 反省的道德(經批判的、 良心) J.Piaget 強調認知發展為一種「歷程」 道德判斷發展:無律、他律、自律 Piaget之道德發展論 二期論 他律期(heteronomous stage)5-8歲 道德現實主義(moral realism) 約束的道德 (morality of constraint): 行為是受規則或權威所制訂,遵守規範、權威的就是對 「客觀判斷」(objective judgments)只重視行為的後果(打破杯子多,其過失就較重) 贖罪式懲罰 (expiatory punishment): 按過失程度懲罰 Piaget之道德發展論 二期論 自律期(autonomous stage)8.9歲以後 道德相對主義(moral relativism) 合作的道德 (morality of cooperation): 行為是因相互尊重與同意而調整,不再盲目服從權威 「主觀判斷」(subjective judgments)行為的對錯,除看行為後果以外,也考慮當事人的動機故意打破杯子與不小心打破杯子其結果不同) 互惠式懲罰 (punishment of reciprocity): 按過失性質懲罰 對Piaget道德發展的評論 後續研究質疑,研究發現青少年與兒童都會試著尋求權威人物的公平正義。有些青少年與成人只是因為外在懲罰的高壓和威脅,才會去遵守特定的法律與規則。他們受制於權威的約束,而非內在的良心。如果違反了規則,他們懊惱的不是犯了過錯,而是竟然被抓到了。他們從未從他律期進展到自律期、從客觀判斷進展到主觀判斷、從道德約束進展到道德合作。 把年齡範疇加諸到道德發展階段是不太合理的,發展階段可以存在任何年齡,故Kohlberg的三期六段論不指出特定的年齡群。 Kohlberg的三期六段論 Kohlberg後續的研究針對青少年,彌補了Piaget的不足。 其研究成果將道德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 第一階段 避罰服從(避免負面的結果) 第二階段 相對功利(想要得到後續回饋) 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 第三階段 尋求認可(做別人認為對的事) 第四階段 順從法規(遵守社會規則) 自律期(postconventional level) 第五階段 社群合約(相信情有可原的情況) 第六階段 普同原則(超越法律的正義原則) Kohlberg的三期六段論道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