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步伐,中心渔港经济区,加快追赶的步伐,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安顺全面小康建设,中国十大经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世界超级经济区
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步伐
广东省农调队 2003-09-2914:34:58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大约是广东省陆地面积的2.4倍,海岸线长达
3368.1公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广东的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仍
较低,海洋经济资源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缺乏推
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和平台。因此,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势在必行。通过建立这个
载体和平台对广东的海洋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把广东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加快广东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步伐。
一、渔港经济区域现状
(一)渔港经济区域的范围与现状
根据渔港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广东目前的渔港经济区域包括沿海地区的193个乡镇,占
全省乡镇个数1584的12.2%;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98.87万公顷,占10.9%;耕地面积37.85万
公顷,占16.8%;乡镇户数237.58万户,乡镇人口1230.70万人,分别占15.0%和17.2%。乡镇
从业人员686.86万人,占18.5%。近年来,渔港经济区域的乡镇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
础设施日益完善,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信息不灵的局面。社会事业蓬勃
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各项事业获得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
断丰富。总的来看,渔港经济区域的乡镇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在全省乡
镇平均水平之上,但生活设施略落后于全省乡镇平均水平。
(二)渔港经济区域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1、特点。
(1)经济发展有广阔的空间。广东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及海水养殖、增殖资源和沿海城
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但目前水产品的加工只占水产
品产量的30%,出售初级产品占了70%,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供海水养殖
的面积巨大,据测算广东可供海水养殖的面积达53万公顷,可供海水养殖的滩涂面积有12
万公顷。目前,海水养殖的面积大约是20万公顷,只占可供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
之二可供利用。
(2)外向型程度高。广东省农副产品出口中水产品出口的比例较大。据海关统计,2002年
全省水产品出口29.95万吨,比2001年增长27.51%,出口金额8.5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
33.7%,创出广东水产品出口的历史新高,居全国各省的第二位,比全省外贸出口增幅高9.51
个百分点;广东水产品出口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7%。比2001年26%提高4.7个百分点。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农副产品的出口中,水产品的出口具有更强
的竞争力。2002年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比2001年增加3.36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金额增加
2.15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增加额的64%。
(3)产出率高。对农业来说,每亩耕地的净产值一般是500—3000元,水产养殖每亩的净产
值一般在5000元以上,水产养殖产出率远远高于农业。
2、存在问题
(1)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各地渔民反映,南海著名的万山渔汛、甲子渔汛、汕尾渔汛、
清澜渔汛、昌化渔汛、北部湾渔汛等六大渔汛已基本消失,大亚湾、大鹏湾等近海鱼类的“幼
儿园”近年亦消失得无影无踪,过去出海几海里下网就有鱼捕,现在出海十几海里仍无鱼可
捕。渔业资源衰退主要表现为:一是渔船单产大幅度下降。据资源监测船调查分析,在万山
群岛海域,1982年围网船(79千瓦)最高网产池鱼、鲐鱼、沙丁鱼20吨,2000年围网船(221
千瓦)最高网产只有3吨;在台山沿海,1982年拖网船(184千瓦)最高网产梅童鱼、马鲚15
吨,2000年相同马力渔船最高网产仅1.5吨;潮阳市拖网船(400马力)1990年平均时产108
公斤,至1998年该船平均时产仅为29公斤,下降了73%。二是渔获中优质鱼比例明显减少,
如大黄鱼、马鲛、白鲳、梅童鱼、海鲶、凤鲚、黄鲫、鳓鱼、门鳝、鲨鱼等品种,现已未能
形成渔汛,有的甚至濒临灭绝。三是捕捞对象小型化。渔民普遍反映,渔获个体明显偏小,
渔获质量差,下杂鱼比例高达70-80%。
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成因有:(1)海捕渔船、功率急剧扩增,捕捞能力远远超过了渔业资源
的再生能力。据调查统计显示,1980年全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为7015艘(58.7万马力),而
2000年全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增长到48423艘(295.14万马力),同比增长了5.90倍(4.03
倍)。其中对资源损害极大的拖网渔船和功率同比增长4.4倍和5.1倍。1980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