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_ppt,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ppt,文化创新ppt,文化传承与创新ppt,红色文化传承创新ppt,生命的源泉ppt,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新ppt,创新项目答辩ppt模板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至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公元1296年(元成宗元贞二年),县尹王祯设计木刻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工人排字时以字就人,减轻了排字的劳动,经两年应用,印成了11万字的“农书”百部。 明清两代木活字很流行,清政府曾用木活字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2300多卷。15世纪末期(明孝宗弘治年间)我国无锡人华燧首创并用铜活字刊印《宋诸臣奏议》等书,这是现存最早的铜活字书本。 印刷的发展历程: 1.唐朝初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1041~1048年,宋朝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 3.1245~1300年,王祯发明木活字;4.1430年左右,欧洲人发明了手工雕刻凹版; 5.1440~1447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6.1890年,捷克人克里秋发明了照相凹版; 7.1796年,德国人塞纳菲尔德发明了平版(石版)印刷; 8.1905年,美国人鲁贝尔发明了胶印(间接印刷);9.20世纪初发明手动照排机,70、80年代发展为全自动激光扫描照排机; 10.20世纪70年代,发明电子分色机; 11.20世纪8、90年代,发明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数字印刷系统,网络出版系统。 12.本世纪印刷将真正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代。 小结: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节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材料一: 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引导、制约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创新的地位 2、文化创新的作用 (3)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江南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 1840年左右,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 1904年,京剧的培训基地“富连成科班”由叶春善和牛子厚组建。它培养了数百名京剧名角儿。 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京剧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员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1930年在北京建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焦菊隐等任校长。 1938年成立上海戏剧学校。 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原因 2、意义(作用) (3)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三)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 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主体 人民群众 (文化创造的主体)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三)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要 求 文化工作者应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根本途径: 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 主体 人民群众 (文化创造的主体)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47010-2017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高清版).pdf VIP
- 车辆风险预警方法、路侧控制单元及风险预警控制系统.pdf VIP
- 2025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docx VIP
- 密码学基础-密码学.ppt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灯具安装技术交底1.docx VIP
- 乙烯三机:发展与未来.pptx VIP
- NB/T 47008-2017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pdf VIP
- 密钥管理与密钥分配现代密码学.ppt VIP
- 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遨游3D世界,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创意作品》教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