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KP44-GAOZHONG.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第一章 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的 生理心理特征 第三章 心理健康 第四章 行为与健康 第五章 学习与健康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健康 第七章 性健康教育 第八章 营养与健康 第九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 第十章 环境与健康 第十一章 大学生常见病症的防治 第一章 健康教育概述 一、健康和健康的标志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健康教育 四、健康促进 一、健康和健康的标志 ㈠.健康概念: 1948年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1989年WHO根据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状况,提出:人的健康应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是人的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和对社会环境良好适应的总和。它既有生物学的特征,又具有社会学的特征。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㈠.身体形态: 1、身高 2、体重 3、胸围 4、骨盆 ㈡.生理机能 1、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 4、运动系统 5、性的成熟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1、思维达到较高水平 2、社会情感得到充分发展 3、理想明确而富有社会性 4、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㈠.低年级学生 1、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 2、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 3、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 ㈡.中年级学生 1、世界观、人生观逐步树立并趋于稳定 2、学习的目的和态度出现差异 3、思想活跃,兴趣爱好最广泛 4、同学间相互了解加深,独立能力日益增强 ㈢.高年级学生 1、紧迫感 2、责任感 3、忧虑感 第三章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六、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智力正常 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②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与实践中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和正常地发挥作用; ③乐于并有效地学习。 2、情绪健康 ①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 ②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③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强度与其情境相符合。 3、意志健全 在各种活动中都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4、统一的人格 ①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 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正确的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 6、和谐的人际关系 ①乐于与人交往; 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能客观评价别人与自己,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④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⑤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⑥交往动机端正。 7、适应能力强 ①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 ②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③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与社会要求相符合。 8、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年龄于20岁左右,其心理行为应当是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勤学好问、追求新知、勇于创新。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即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有朝气与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生活有满足感,有健全的意志,有完整统一的人格,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状有客观的认识,善于自我调节,适应良好。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其表现特点为: ①精神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 ②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 ③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疾病; ④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 ⑤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 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 2、学校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3、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因素 4、个体生理因素 5、个体心理因素 六、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2、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大力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4、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5、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第四章 行为与健康 一、行为与行为方式 二、促进健康行为 三、危害健康行为 一、行为与行为方式概念 1、定义:行为是指人们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