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轴系零部件 在机械中,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统称为轴系零件。它们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是否正确、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台机器的工作性能。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设计、计算和选择问题。 第一节 轴 一、轴的功用 机器工作时,其中的有些零件,如齿轮、蜗轮、带轮和链轮等需作旋转运动。这些零件通常都套装在轴上,而轴又套装在轴承上构成组件,再装到机座或机箱上。由此可见,轴一方面用来支撑旋转零件,传递运动和动力,另一方面又被轴承所支撑,是机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零件。 二、轴的类型 按轴的不同用途和受力状况,轴可以分为:心轴、传动轴和转轴三类。 第五章 轴系零部件 1.心轴 只承受弯矩(支撑转动零件)而不承受扭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心轴。当心轴随转动零件转动时称为转动心轴,如火车车轴(图5-1);而固定不旋转的心轴称为固定心轴,如自行车轴(图5-2)。 2. 传动轴 主要传递转矩,不承受或很少承受弯矩的轴称为传动轴,如汽车的主传动轴、转向轴等(图5-3)。 3. 转轴 工作时既承受弯矩(支撑转动零件),又承受转矩(传递动力)的轴称为转轴,如减速器中的轴(图5-4)。这是机器中最常见的轴。 第五章 轴系零部件 按轴线情况的不同,轴还可分为直轴和曲轴(图4-5c)。直轴又分为光轴(图4-5a)和阶梯轴(图4-5b)两种。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轴,如钢丝软轴(图5-6),这种轴具有良好的挠性,它可不受限制地把旋转运动传递到空间任何位置,常用于机械式远距离控制机构、仪表传动及手持电动小型机具等。 第五章 轴系零部件 三、轴的材料 由于轴通常需具备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所以轴的材料常选用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 35、45、50等优质碳素结构钢因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常用来做轴的材料,其中45号钢用得最为广泛。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应进行正火或调质处理。不重要或受力较小的轴,则可采用Q235、Q275等普通碳素结构钢。 合金钢 合金钢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越的淬火性能,但价格较贵,故多用于要求强度高、尺寸小、重量轻及非常温下工作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轴。 对于强度要求高、重载而无很大冲击的轴,可采用40Cr、40MnB、35SiMn、40CrNi等合金调质钢。轴进行调质处理,获得综合力学性能。 对于要求强度、韧性及耐磨性均较好的轴,可采用20Cr、20CrMnTi等渗碳钢,进行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热处理。 而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轴,如曲轴等可应用球墨铸铁制造,一方面其成本低廉,吸振性较好,另一方面球墨铸铁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且强度较好。 第五章 轴系零部件 四、轴的计算 轴的强度计算应根据轴的承载情况,采用相应计算方法。常见的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有两种:按扭转强度计算和按弯扭组合强度计算。 1.按扭转强度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只承受转矩的传动轴的精确计算,也可用于既受弯矩又受扭矩的轴的近似计算。 对于只传递扭矩的圆截面轴,其强度条件为 ≤ [ ] (5-1) 式中 ——轴的扭转切应力,单位MPa; ——转矩,单位Nmm; ——抗扭截面模量,单位mm3,对圆截面轴 第五章 轴系零部件 ——传递的功率,kW; ——轴的转速,r/min; ——轴径,mm; [ ]——许用扭切应力,MPa。 对于既传递扭矩又承受弯矩的轴,也可用上式初步估算轴的直径,但必须把轴的许用扭切应力[ ]适当降低(见表5-1)以补偿弯矩对轴的影响。将降低后的许用应力代入上式,并改写为设计公式 式中 C——由轴的材料和承载情况确定的常数,见表5-1; d——轴的直径,mm。 第五章 轴系零部件 表5-1 常用材料的[ ]值和C值 2.按弯扭组合强度计算 对于转轴,当轴上零件的位置布置妥当后,外载荷和支承反力的作用位置即可确定,由此可作轴的受力分析及绘制弯矩图和转矩图。这时就可按弯扭组合强度计算轴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材料力学课程有关内容。 对于一般的轴,采用式(5-2)来确定轴径就可以了;对于重要的轴,则需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更精确的强度、刚度计算和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六章 制造过程的生产管理模式.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六章.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七章 现代机械工程教育.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七章.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三章 机械设计及现代设计方法.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三章.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四章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四章.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五章 机械自动化技术.ppt
- 机械工程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刘永贤 蔡光起 主编 第五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