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诗赞体讲唱文学探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诗赞体讲唱文学探论 中山大学中文系威世隽 摘要:韵散结合,有谈有唱的诗赞体,是敦煌讲唱文学的主要丈体形态.作为—种音乐文体, 它是如何处理文体与乐体之阀的关系的?它又有一个怎样的源流变化过程?本文主要就上述问题 进行探讨。 关键词:诗赞体讲唱文学变文文体与乐体 敦煌讲唱文学,大量运用了韵散结合的形式进行讲唱。讲唱中的韵文,叶德均先生第一次在 《宋元明讲唱文学中》,明确将其归入“诗赞系”系统,以与乐曲系形成分别。叶德均指出敦煌讲 唱中的诗赞,以七言为主,但又并不同于“正式的诗”,因为“用韵较宽,平仄不严,接近口语”。 @目前学界关于诗赞讲唱的研究,有许多充实的成果。但诗赞体讲唱文学作为一种音乐文体,是如 何处理文体与乐体之间的关系的?同以诗赞体为讲唱方式的敦煌讲经文与变文之间,存在什么样 的联系?诗赞体的讲唱,其源头究竟是在本土的诗歌传统,还是一种外来产品?学界尚存-yj.歧。 这便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敦煌文学以韵散结合的诗赞体的形式进行讲唱,主要保留在讲经文、变文两种文学形式中。 第—位根据敦煌卷子提出“变文”这一概念的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提出:“所 谓变文之‘变’,当是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此中的“变更”,有文体 上的变更、内容上的变更,也有随文体变更而引发的讲唱方式的变更。以往对变文文体之变、内 容之变的关注较多,而讲唱方式的变化则尚未引起足够注意。 姜伯勤先生从隋吉藏《中观论疏》卷一中检出“释此八不变文易体,方言甚多”—语,指出 从对正式的经文文体加以变通的角度看,早期的唱导文、讲经文等可视为广义的变文?。这—观点 启发我们,对正式的经文文体加以变通,也存在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从文体上说,便是从唱导 丈——讲经文——变文(狭义)的变化过程;从讲唱形态上说,则有—个从讲经中的唱导——俗 讲——转变的逐步脱离其宗教母体的过程。后世变文概念歧见甚夥,或以为这一概念既包括通俗 故事又包括讲经文,或以为这两种文体必须严格分开,只有用于俗讲的文献方可称为变文,其中 一个原因便是没有注意到变文文体也有—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把变文视作为一种固定的文体,也 把变文所赖以存在的讲唱体制视为一种固定的形态。 从对正式的经文文体的变更的角度而言,从六朝时期寺庙流行的“唱导”更已开始了。《高 西宋元明讲唱文学第l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年版。 o《中国俗文学史190页,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 ·‘变文的南方源头与敦煌的唱导法匠》,‘华学》第一期,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3 僧传》卷十三‘唱导传论称: 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昔佛法初传,于时斋集,止宣唱佛名,依交致弃乙.至 中宵疲极,事资启慨乃别请宿德,升座说法.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其后庐山释慧远 道业贞华,风才秀发,每至斋集,辄自升高座,躬为导首,广明三世因果,却辩—斋大意. 后代传受,遂成永则. 又说: 如为出家五众,则须切语无常,苦陈忏悔.若为君王长者,则须兼引裕典,绮综成辞.若为 悠悠凡庶,则须指事造形,直谈闻见.若为山民野处,则须近局言辞,陈斥罪目.凡此变态, 与事而兴.可谓知时知众,又青色善说.虽然故以恳切感人,倾城动物,此其上也 至如八关初夕,旋绕周行,烟盖停氛,灯帷靖耀,四众专心,又指缄默.尔时导师则擎炉 慷慨,含吐抑扬,辩出不穷,言应无尽.谈无常,则今心形战栗;语地狱,则使沛泪交零. 征昔因,则如宠彳主业;核当果,则已示来报.谈.冶乐,则情抱协阮;叙衷戍,则洒泣含礅。 于是阖众倾心,举堂恻怆.五体输席,碎首陈哀,各各弹指,人人唱饼严. 可见,从变文的早期先驱唱导开始,已开始改变佛典紧依经律的做法,根据说法的对象而“与事 而兴”,包括“杂序因缘一和“傍引譬喻”,其中不乏复杂生动的情节故事,吸引了大批受众。同 时,在讲唱音乐上,费们也因而看到不少唱导师无所依傍、自我发挥的例子: 释道儒“言无预撰,发响成制”。 释法愿。及依经说法,率fl,tN皤凰,无事宫商,言语讹杂,唯以适机为要。” 释昙宗“辩口适时,应变无尽”。@ 不过唱导作为讲经世俗化的第一步,当仍与佛典相距不远,实际上,因缘与譬喻也是佛经原有内 容的一部分,只不过并没有受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