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痰病学术思想浅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龚廷贤痰病学术思想浅探 刘理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江西金溪人,明代医家。龚氏出身世医 家庭,其父龚信,弟廷器,子懋升,侄懋官,均为太医院医官。龚氏本人曾任太 医院吏目。龚氏自幼业儒,其早年所习举子业,屡试不中,遂弃儒习医。隐居云 林山中,潜心研究医学,上祖岐黄、仓、越,下及金元刘、张、朱、李。以治愈 鲁王妃鼓胀而获得“天下医之魁首’’“医林状元的称号。一生著有《古今医鉴》 (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种杏仙方》(1577年)、《万病回春》(1587年)、《云 拿方脉全书》(1604年)等书。龚氏医学成就颇多,本文仅就其有关痰病学术思 想作一浅略探讨。 对于痰浊(痰饮)的形成,明清多数医家认为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水谷津 液运化失常所致。那么,导致这一病理变化过程发生的内外致病因素,都可以说 是痰浊的成因。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起居失常,各种 外伤,乃至水湿瘀血,皆可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致痰因素。而龚廷贤强调痰生于脾 胃者,他说“痰者,病名也,生于脾胃,然脾胃气盛,饮食易克,何痰之有?或 食后,因之气恼劳碌,惊恐风邪,致饮食之精华,不能传化,而成痰饮矣。’’n1 对于痰浊(痰饮)何以致病的原因,龚廷贤认为:“(痰饮)有流于经络皮肤 者,有郁于脏腑肢节者,游送遍身,无所不至。痰气既盛,客必胜主;或夺于脾 之大络,壅气则倏然仆地,此痰原也。升于肺者,则喘急咳嗽。迷于心者,则怔 忡恍惚。走于肝,则眩晕不仁,胁肋胀满。关于肾,则咯而多痰唾。流于中脘, 则吐泻而作寒热。注于胸,则咽膈不利,眉棱骨痛。入于肠,漉漉有声。散于胸 背,则揪触一点疼痛。或塞于手足,或背痹一边,散则有声,聚则不利,一身上 下,变化百病。’’u1 对于痰浊(痰饮)的治则,龚廷贤认为:“治当各从所因,是以虚宣补之, 火宜降之,气宜顺之,郁宜开之,食宜导之,风寒湿热,宜发散清燥以除之,故 日治病必求其本。一论有湿痰、热痰、风痰、老痰、寒痰、食积痰,宜后方(二 91 陈汤)加减。u3 明清众多医家关于痰病治疗的思想、法则及圆机活法,遣方用药之法度,大 都颇有特色。龚廷贤在诊治痰病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亦颇显个性,善用 二陈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诸多由痰所致病变。 他在《寿世保元》、《万病回春》、《鲁府禁方》等著作中,记有二陈汤、加减 二陈汤、开结化痰汤、清湿化痰汤、清热导痰汤、家传清气化痰丸、千金化痰丸、 金珠化痰丸、治痰壅方、白丸子、钓痰仙方、涤痰散、竹沥化痰丸、栝楼枳实汤、 加减温胆汤、神异痰火膏子、法制陈皮、治痰火方、秋露白、栝楼膏、通关散、 省风清痰转舌汤、清痰顺气汤、清晕化痰汤、追风祛痰丸、清心滚痰丸等诸多痰 病方证,给后世医家以理论与实践的启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以二陈汤为治痰病的基本方。与龚氏同为江西籍的 明代医家李梃在其著作《医学入门》(1575年)对二陈汤治痰功效大加推祟:“此 方总括一身之痰。如要上行,加引上药,如要下行,加引下药。惟酒痰、燥痰不 宜。……各病照根据药性类推,加减由人。又如星香散、导痰汤,凡一切行痰、 消克痰积之药,皆自此方而变化之也。【2】龚廷贤进一步将二陈汤在治痰方面的 应用予以灵活运用,诸多由痰所致病变,皆以此方加减运用。如:湿痰,身软而 重,加苍术、白术;热痰,加黄连、黄芩;痰因火盛而逆上,降火为先,加白术、 黄芩、软石膏、黄连;眩晕、嘈杂者,乃火动其痰,加山栀、黄连、黄芩;风痰, 加天麻、枳壳、南星、白附子、僵蚕、牙皂之类;气虚者加竹沥,气实者加荆沥, 俱用姜汁;老痰,用海石、半夏、瓜蒌、香附、连翘之类;喉中有物,咯不出, 咽不下,此属痰结,用药化之,加成药软坚之类,宜栝楼、杏仁、海石、桔梗、 连翘、香附,少佐朴硝、姜汁,炼蜜和丸,噙服之;寒痰痞塞胸中,倍加半夏, 甚者加麻黄、细辛、乌头之类,痰厥头痛加半夏;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 炒黄连、枳实以消之,甚者必用攻之,宜丸药;血虚有痰,加天门冬、知母、瓜 蒌仁、香附、竹沥、姜汁;带血者,更加黄芩、白芍、桑皮;血滞不行,气虚有 痰,加人参、白术;脾虚者,宣补中气以运痰;降下加白术、白芍、神曲、麦芽, 兼用升麻提起;内伤夹痰,加人参、黄芪、白术之类,姜汁传送,或加竹沥尤妙; 痰在膈上,必用吐法,泻之不去,胶固稠浊者,必用吐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