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五神脏及其临证探赜.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五神脏及其临证探绩 山西中医学院 (030024)李殊响 !摘要1 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五脏藏神理论,素《向。三部九候论》中进一步 说明五神脏的内容是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神脏理论 蕴含相当丰富的现代心理学、现代心身医学、现代应激理论的内涵与思想,具有重 要的学术价值和巨大的临床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探颐索隐、发扬光大: !主瓜词] 五神脏 一 七情学说 心身医学 应激 脏象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脏象学说源于 《黄 帝内经》, 素询·六节脏象论》系统提出了脏象学说与脏象五志说,灵《框.卫气篇》 中认为:脏者、藏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也就是说脏象学说的一个重 要内容是五脏藏神。《素向。三部九候论,直称五脏为五神脏, 《素向。阴阳应象大 论》中进一步说明五神脏的内容是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神脏在这早与五志相通.中医所说五志是指神魂魄意志,正如张志聪所说:“志 者,精神、魂魄、志意411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26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提出 了不同凡响的五神脏理论,确实难能可贵,足以使每一个黄汉子孙引以自豪!五神 脏理论蕴含相当丰富的现代心理学、现代心身医学、现代应激理论内容与思想.分 述如一「: 五神脏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先驱一与雏形 自从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造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现代 ,L,理学开创也不过短短百余年,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 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前者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后 者包括人格心理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认识过程又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 维、注意六方面的内容,而人格心理倾向是指需要、动机、兴趣 个性心理特证是 指能力、气质与性产五神脏的内涵囊括了整忆理现象,包括了人的精神、意志、 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素向宣明五气论》篇就是这个意思,西晋名医皇甫谧在其名 著 《针灸甲乙经》中强调 “精神五脏第一”也是这个意思。 中医所谓 “神”广一义讲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狭义就是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 动:“魂”属神的一个活动方面.“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藏血、血舍魂”、“肝者、 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而 “肝主谋略,性喜条达 “,可见魂主要表现为情志活动; “魄”指人的本能及一些感知过程,张景岳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 而觉也,”王冰在注释内经肺藏魄之说时认为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乃精气之 匡佐也;愈含意有三,二记忆二思维三推测,脾藏意、脾主思,意主要指思考记忆 能力;志指意志过程,.指精神活动中能使精力集中的能力,志还有记忆之意,肾‘藏 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毒伤则喜忘其前言”。总之,五神脏实质上把特定的心 理情志活动产生归属于特定脏腑,五脏不同的功能直接决定着情志活动,而情志活 ____二_.__.___ ._二______.二..,C3了 动也反映了各脏功能情况,因此临证时可根据神的活动现象而判断病变所在脏腑:“ 情绪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情绪是指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 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人的基本情绪有快乐、债怒、恐俱和悲哀四种CO此基础上 可派生出许多复杂的情绪,而内经早就指由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 .(灵枢·本神篇》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 仪素问。天元纪大论》) ,t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血个价,恐俱者,神荡惮而不收:”这说明早在内经 时代 ,中医对情感的概括及分类都有较高水平。五神脏强调的恰恰是现代情绪心 理学的四种基本情绪,而且要比美国、丹麦心理学家詹姆士一兰格情绪外周说足足 早T2500年! 二、 五神脏理论与现代心身医学基本理论雷同契合 由五神脏理论派生的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心 理论,早在宋代,著名医学家陈无择就把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惧,简 称七情,陈氏在 三《因极一泛锅证方论》中明确提出:“伤动七情,先自脏腑郁发· 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他认为:“内所因惟属七情交错,爱恶相胜为病”,从而肯 定了七情过极能引起内伤病。 陈氏学有渊源,其说多宗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更进一

文档评论(0)

xjphm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