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方洁 fangjie2008@
如何做好人物报道?
一、与人物报道相关的报道体裁——典型报道
典型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产生的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或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它是对时代的写照,
历史的记录;
典型报道是对有着很高新闻价值和富有典型意义的个人或单位,所作的分量较重和力度较
大的报道;
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选择事实、强调新闻事实社会意义的报道方式,多表现为经验新闻、
先进人物新闻。
典型报道是社会主义新闻最重要的特征,是横亘于中西报道形式之间的分水岭。
——张威:《典型报道:渊源与命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2期。
典型报道是具有鲜明宣传目的性的新闻选择模式和报道思路,……典型报道所指涉的并不仅仅
是一系列以宣传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为代表的先进人物报道,它更是一个从新闻选
择到新闻表述的观念体系。
——王辰瑶:《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1949-2009》,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09年,第42页、第43页。
二、典型报道的发展路径
1940-1950年代的 “政治典型”时期
中国的典型报道起于20世纪40年代。
赵占魁、“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
鞍钢、王崇伦、郝建秀、耿长锁等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
有关刘青山、张子善反面典型的报道
1960-1970年代的 “媒体造神运动”
60年代初期的典型报道已走向成熟,涌现出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县委书记的
好榜样--焦裕禄”以及 “种棉模范吴吉昌”、“舍身救火的向秀丽”等人物典型报道以及大庆、
大寨等先进集体典型报道。
1960-1970年代的 “媒体造神运动”
在文化大革命阶段,出现了“小靳庄”、“六厂二校”,“白卷英雄张铁生”、“反潮
流的英雄黄帅”等典型报道。
为了政治的需要,典型可以随意 塑造。大寨一会儿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型”,
一会儿是阶级斗争的典型,一会儿是“全面专政的典型”,一会又成了“继续革命的典型”。
1980年代初期改革的发轫
先进知识分子典型
《罗健夫—— 一心奉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为中华崛起而献身的光辉榜样——记中年光学专家蒋筑英》
企业家典型
步鑫生、马胜利、关广梅、鲁冠球
其他
《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
《三连冠》
1990年代中期起向现代形象表达的转变
以领导干部为典型报道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方洁 fangjie2008@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995年)
以平民百姓为报道对象,
关于徐虎和李素丽的报道。
2000年起典型人物叙述策略和报道形态的突破
郑培民、任长霞、工人许振超、邮递员王顺友
人物形象从单一走向多元
建国初期二三十年以内单一型的典型人物 “集体群像”,扎根于当时党报媒体主导下舆论一
律的社会特征。社会心理的趋同,社会结构的单一,以及传统道德的政治化,都使得人物形
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定式 “样板”。
顺应市场经济价值多元化的追求,媒体报道对象的外延大为拓展,典型人物形象由单一的正
面先进典型向 “泛典型”、 “问题典型”和 “负面典型”等多元形象并存转变。从单一性的
集体群像,到行业领域的典型分层化,再到特征丰富的个性化人物形象的转变。
人物形象由传统走向现代。
政治典型——道德和实干兼具
道德圣人—— 自然人
道德取向、团体取向——成就取向
报道策略由以传者为主的宣传转向以受众为主的传播。
典型人物的 “媒介形象”应与社会变迁保持最大程度的 “共振”。
媒体调整报道视角,实现新闻文本与受众期待视野的融合,引发受众的心理共鸣。
报道形态的创新
媒体合作
榜单
感动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