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古代文学课程资料6.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戏曲起源与历史维度 四个凝聚层: (1)诗乐(上古歌舞-百戏、角抵、歌舞戏) (2)仪式(蜡祭、巫觋、傩仪-傀儡) (3)俳优(科诨、优戏、杂剧) (4)唱叙艺术(民间说唱) 東海黃公:“余所知有鞠道龍,善為幻術,向余說古時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于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俗用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觝之戲焉。”(晉葛洪 缽頭:昔有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其父尸。山有八折,故曲八疊。戲者被髮,素衣,面作啼,蓋遭喪之狀也。(段安節《樂府雜錄.鼓架部》) “大面出于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庸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崔令欽《教坊記》)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四十一: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以泥水沾沥行人,或持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 踏摇娘:北齊有人姓蘇,鼻包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怨,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云:「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今則婦人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調弄又加典庫,全失舊旨。或呼為談容娘,又非。(唐崔令欽《教坊記》) 巫觋:在女为巫,在男为觋 巫觋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有德之士,他们可以达到身神合一、没有杂念的境界;是与史相对的、能歌善舞的、事神筮法的神职人员,兼祭神、制乐、医病为一体的神的使者 傩仪:起源:《周礼·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吏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 戏曲活化石:西南地区的傩戏 俳优:奴隸(分「歌舞」的女樂和「优戲」的優人兩類。出于西周末年,由贵族豢养的、专供声色之娱的、以调谑为主的职业艺人。楚優孟衣冠、晋优施谏里克、趙優莫諫飲酒 宋杂剧:元代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说:“宋杂剧,金院本,二者一也。”宋杂剧,在金称院本。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金元称院本。是唐参军戏和其他歌舞杂戏的进一步发展。演出一般由末泥、引戏、副末、副净四人组成。 宾白,元杂剧剧中人物的道白,因杂剧中以唱为主,所以道白为宾。宾白包括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韵语组成。 参军戏:产生与魏晋,在唐宋流行的一种以滑稽为主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参军、苍鹘两个演员演出,类似今日的相声表演。 金院本:金元时行院演剧时所用的角本,也称杂剧。金元时称杂剧艺人或院本艺人居住的地方为行院,亦用以称艺人。元以后,亦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别于元杂剧。 书会:是宋元时期下层文人与民间艺人相结合进行通俗文艺创作的社会活动。 话本:唐宋元说话艺人说唱故事所用的底本,“话”是故事。流传下来的作品,一般可分为小说、讲史两大类。前者多半为白话短篇;后者则多用浅近文言,初具长篇规模。今所存者,有《全相平话五种》及《清平山堂话本》中的部分作品。 拟话本:文人模拟话本形式而作,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小说。其名最初见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本用以称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等。拟话本的代表作是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和凌 初的“二拍”。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文学。它的结构形式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说唱故事,故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从《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之间较完善的“过渡”性的作品。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在一系列的艺术处理上独具匠心,对后代杂剧创作产生直接影响。 《录鬼簿》:钟嗣成撰,是研究元代戏曲作家作品的重要史料。按“前辈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等记述元代杂剧作家作品。 《录鬼簿续编》:作者为明初贾仲明。体例与《录鬼簿》基本相同,记载作家小传与作品。录元末明初杂剧作家小传,记述了元明间戏曲、散曲作家的简略事迹、作品目录。未划分时代,凡作家71人,杂剧作品78种,无名氏作品78种。是研究元末明初北曲杂剧发展的唯一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戏曲文学理论的主要依据。 《元曲选》,明代臧晋叔编,选杂剧一百种,少数作品为明初人作。此书为研究元曲的主要依据,也是关于元曲的权威选本。 《元曲选外编》:近人隋树森汇编。收入《元曲选》以外的北杂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