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腐败变质及其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张云竹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及其特性 2.掌握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3.了解食品保藏的主要方法 4.熟悉控制食品质量变化的主要途径 5.了解栅栏技术的原理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 主要因素及其特性 1.生物学因素 1.1 微生物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点 细菌: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细菌活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的结果。 酵母菌:碳水化合物较多,pH在5.0左右的微酸环境生长良好,易感染的食品有:蜂蜜、果酱、果冻、酱油、果酒 霉菌:有氧、水分少、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容易滋生。 (2)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 pH值: 氧气 水分 营养成分 温度 1.2 害虫和啮齿动物 (1)害虫 (2)啮齿动物 2. 化学因素 2.1 酶的作用 2.2 非酶作用 美拉德反应引起的褐变 焦糖化反应引起的褐变 抗坏血酸引起的褐变 2.3 氧化作用 脂肪氧化 3 物理因素 3.1 温度 Q10(温度系数) 3.2 水分 3.3 光 4 其他因素 机械损伤 乙烯 外源污染物 第二节、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1. 微生物的控制 1.1 加热/冷却 商业无菌 加热杀菌方法 杀菌原则 1.2 控制水分活度 1.3 控制水分状态---玻璃化储藏理论 1.4 控制pH值 1.5 控制渗透压 1.6 烟熏 1.7 改变气体组成 1.8 使用添加剂 2. 酶和其他因素的控制 2.1 酶活性的控制 酶与食品质量保持 酶的控制 2.2 其他因素的控制 压力 湿度 物理化学因素 第三节、栅栏技术 1. 栅栏技术的提出 2. 栅栏效应 3. 栅栏技术的应用 * * 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褐色聚合物的形成 催化果胶中半乳糖醛酸残基间的糖苷键水解,导致组织软化 催化果胶中半乳糖醛酸酯的脱酯作用,可导致组织硬化 催化脂肪氧化,导致臭味和异味产生 催化抗坏血酸氧化,导致营养素的损失 催化叶绿醇环从叶绿素中移去,导致绿色的丢失 多酚氧化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果胶甲酯酶 脂氧合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叶绿素酶 酶的作用 酶 巴氏杀菌 常压杀菌 高压杀菌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耐热性的关系 水分活度与酶的关系 降低水分活度的方法 脱水 通过化学修饰 或物理修饰 添加亲水性物质 1.9 辐照 1.10 微生物发酵 多酚氧化酶与果蔬食品褐变 果胶酶与果蔬质构 脂肪氧合酶与食品风味 加热处理 控制pH 控制水分活度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