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ppt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理论 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的诞生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 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 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 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诞生 Vaccination(种痘)定为人计划“免疫接种” 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中) 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 Pasteur(法) 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人 1880年 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 1882年 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 疫苗免疫机理研究 ——细胞免疫学说与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 细胞免疫学说(1890) Metchnikoff(俄1883)首次发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体液免疫学说(1897) Behring(德1890)、北里(日本)首次发现白喉抗毒素(血清抗体) 1891年首次用抗毒素血清治好白喉病人 抗体、抗原概念、血清学试验形成 Erlich(德 1897)提出“体液免疫学说”? 现代细胞、分子免疫学研究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以来) 免疫概念从传统概念发展为现代概念 传统概念——防御感染;有利 现代概念——识别排除抗原;既有利也有不利 现代免疫学完全从微生物学中独立出来 理论和技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飞跃发展 免疫学研究中有20多位学者的成果获诺贝尔奖 (三)免疫学分支学科 基础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遗传学 细胞、分子免疫学 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原理 免疫生物学 免疫生理学 免疫病理学 免疫药理学 应用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移植免疫学 血液免疫学 肿瘤免疫学 繁殖免疫学 兽医免疫学 家禽免疫学 (四)兽医(应用)免疫学 理论:免疫系统、抗原、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常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特点:较抽象、系统性强、循序渐进。 实验:目前最常用的6项实验(分4次做) 目的:为动物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治疗打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类型 一.免疫定义与基本特性 定义: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反应.    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2 特异性       3 免疫记忆 二、免疫基本功能  1)抵抗感染功能(免疫防御)  2)自身稳定功能(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作用(及时排除突变细胞) 三、免疫的类型 (一)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与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卫机能,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它受遗传控制,在个体一出生就具有。又称天然免疫(先天免疫). 2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等方式,使抗原与免疫系统的细胞相接触后而获得的防卫机能。指机体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 (二)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1 自动免疫 指动物直接受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作用后,由动物机体产生免疫。 (1)天然自动免疫:自然感染。 (2)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方法注射抗原(菌苗、疫苗、类毒素)。  2 被动免疫 指依靠已经免疫的其他机体输给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1)天然被动免疫:母源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用人工方法注射抗体(抗毒素、抗血清)而产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三)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指致敏淋巴细胞与其相应抗原作用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是抗体的免疫作用。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一、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屏障作用 1、皮肤黏膜的体表屏障——第一道防线  (1)机械阻挡作用:健康的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和消化道定向运动的纤毛等,都能阻挡或排除微生物。 (2)分泌抑菌杀菌物质: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等都有杀菌作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而且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