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后剩余湿陷量问题的探讨
?
李三红 张勇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检测管理科
?
??? 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的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挤密桩施工工艺上也发生了变化,如DDC、SDDC桩等;桩身填料也由过去的素土、灰土发展到水泥土、二灰(粉煤灰与石灰)土以及一些混合材料等。但不管工艺和填料如何变化,其原理都是使桩周土体横向加密,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部分湿陷量。从大量的检测结果来看,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经过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均能满足要求,而湿陷的消除,由于地基土的差异性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差别等原因,导致在挤密桩处理深度范围内,一些桩周土体的湿陷未完全消除。但没有消除的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就会影响工程质量,目前尚没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导致在检测报告中经常出现诸如湿陷基本消除、湿陷未完全消除、经挤密桩处理后个别或部分土样仍具有湿陷性、自重湿陷消除而非自重湿陷未完全消除等各式各样的检测结论。这样的检测结论给大量的非专业人士以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困惑:要不要再处理或采取其它措施?不明确。本文拟从2个工程实例出发,通过探讨,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以便综合考虑,给出明确的检测结论。
?
一、工程实例
??? 案例一:
??? 工程及场地地质概况:该工程地上6层、地下1层,砌体结构,条形基础。地基处理面积1090m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拟建场地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级(中等)~级(很严重);下卧土层未处理的最大剩余湿陷量为158mm。
?
??? 地基处理:采用2:8灰土DDC桩复合地基。桩孔直径400mm、夯扩后桩径不小于550mm,有效桩长9.35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950mm,总桩数1387根。桩顶设置0.5米厚3:7灰土垫层。
?
??? 处理后要求:桩身压实系数≥0.97,桩间土最小挤密系数≥0.86,平均挤密系数≥0.9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10kPa。
?
??? 检测结果:静载荷试验5个点,承载力特征值可取210kPa,满足设计要求;桩身灰土压实系数各桩平均值介于0.96~0.98之间,场地平均值为0.97,综合考虑,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介于0.90~0.97之间,各井的平均值均为0.93,满足设计要求;桩间土最小挤密系数介于0.72~0.97之间,平均值0.81,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湿陷性试验,60件土样中34件仍有湿陷性,占总取样的57%,具体见下表:
?
井号 取样深度m 湿陷系数 桩间土剩余湿陷量mm (未乘系数) 1 5.0、6.0、7.0、10.0 0.037、0.039、0.018、0.023 117 2 1.0、3.0、4.0、5.0、6.0、7.0、9.0、10.0 0.015、0.026、0.019、0.038、0.018、0.024、0.032、0.034 236 3 4.0、6.0、7.0、9.0 0.028、0.033、0.018、0.016 109 4 1.0、2.0、3.0、4.0、6.0 0.040、0.056、0.043、0.091、0.025 370 5 1.0、2.0、3.0、4.0、5.0、6.0、7.0 0.021、0.018、0.018、0.030、0.016、0.018、0.045 210 6 2.0、3.0、4.0、7.0、9.0、10.0 0.037、0.043、0.017、0.031、0.029、0.024 230 ?
??? 由于未处理土层仍有158mm剩余湿陷量,加上桩间土的剩余湿陷量(此叫法有争议),远大于规范要求,建议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
??? 案例二:
??? 工程及场地地质概况:该工程地上3层、地下1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级。
??? 地基处理:采用2:8灰土DDC桩复合地基,成孔直径400㎜,成桩直径约550㎜,有效桩长7.0m(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桩间距0.9米,等边三角形排列,共布置桩数3100根(地基处理面积2150m2),桩顶设置0.5米厚3:7灰土垫层。
?
??? 处理后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桩身压实系数≥0.97,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0.93。
??? 检测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要求;挤密系数共132件,其值为0.91~0.95,平均值0.93,满足要求;33根灰土桩的桩身压实系数,各桩平均值介于0.96~0.98之间,场地平均值为0.97,综合考虑,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湿陷性试验,66件土样中3件仍有湿陷性,占总取样的4.5%,具体为:4号井在3m和4m处有0.021和0.023,6号井在5.5m处有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