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周练历史试题 精品版含答案.docVIP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周练历史试题 精品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唐代《开元占经》中提到:“五谷生、长日种者多实,以老,死日种者无实,又难生,以忌日种之一人不食”,“麦生于酉,疾于卯,长于辰,老于午,死于巳,恶于戍,忌于子”。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 B.中国古代农学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 C.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多 D.中国古代科技侧重于对经验的总结 2.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3. “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 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 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经济之所以能数千年来始终保持小农特色。因为就基层权力控制而言,大地主是国家权力首先要侵犯的对象;就国家财政而言,小农经济确保了帝国税收。”以下可以支持此说法的是(  ) A.“刺史班宣……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B.“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 C.“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D.“贫富无定式,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5.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是中国陶瓷业大放异彩的时代”。其中“胎质坚细,釉薄,色白滋润,所烧多碗、盘等,常用铜或金、银镶口装饰,多印花、刻花和划花”的瓷器应产自(  ) A.河北定窑B.河南汝窑 C.浙江哥窑 D.河南钧窑 6.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7.《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8. “海上(指明代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代的灶户,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表明,明代(  ) A.某些地区形成农产品商业化生产区域 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 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 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9.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转化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10.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11.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12.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一个技术问题:此即是政治系统早熟,缺乏结构之纵深与应付事态的灵活,只能从一个低水准的环境内使国家进展到小康。”材料表明(  ) A.专制集权导致官营手工业发展长期落后 B.中央集权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C.商品经济发展完全受制于重农抑商政策 D.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4·南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垄断了朝廷和行政机构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