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细胞侵入机制研究进展.pdfVIP

丙型肝炎病毒细胞侵入机制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丙型肝炎病毒细胞侵入机制研究进展.pdf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3期ChinJExpClinInfectDis(ElectronicEdition),August2010,Vol4,No.3 ·  327· ·综述· 丙型肝炎病毒细胞侵入机制研究进展 童一民 赵平 戚中田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经血液传播的急、慢性肝炎的主要 [1] 致病因子之一,目前全球约有 1.7亿 HCV感染者,每年新增感染者逾300万 。 HCV感染的慢性化率高达70%,发病隐匿,感染者在相当长时间内是隐匿性的传 染源。HCV慢性感染不仅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细胞癌,并且还常并发肝外损害, 如冷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糖尿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HCV的细胞侵入过程由 多分子介导、多因素参与,是目前HCV研究领域的焦点,认识HCV的细胞侵入过 程对于开发HCV感染的防治药物以及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一、HCV模型 研究HCV的侵入机制需要以病毒和敏感细胞作为基本工具,然而缺乏HCV 感染的细胞(或动物)模型一直是严重遏制 HCV研究进展的瓶颈问题。感染者 血浆中的HCV虽然是天然病毒,但在细胞培养中的感染和复制水平极低,也难以 观察病毒与细胞的吸附以及随后的穿入过程[24]。因此,早期研究主要用哺乳动 物细胞表达的HCV包膜蛋白(主要为分泌表达的可溶性 E2蛋白)和杆状病毒 昆虫表达系统表达的表面装配有 HCV包膜蛋白的病毒样颗粒(VLP)作为HCV 包膜或 HCV病毒颗粒的模拟物筛选 HCV受体分子并研究病毒与细胞的吸 [57] 附 。近年来建立的含逆转录病毒核心颗粒,表面装配有功能性HCV包膜E1/ [8] E2糖蛋白的HCVpp 和用引起暴发性肝炎的JFH1株(2a型)HCVRNA转染人 [9] 肝癌Huh7细胞而产生的HCVcc 则为研究HCV的侵入机制提供了更逼真的模 型。 二、HCV受体 1.HCV为多受体病毒:肝脏是HCV感染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此外,HCV也 可感染一些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目前所了解的HCV侵 入宿主细胞的基本过程包括HCV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随后病毒体通过网 [2,3] 格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进入胞内 。目前鉴定出的HCV受体包括紧密连 [10] [11,12] [5,12] [14] 接蛋白claudin1(CLDN1) 、CD81 、SRBⅠ 和 occludin(OCLN) 。 无论是感染者血浆来源的HCV还是细胞培养产生的HCVcc,病毒体表面均结合 有LDL和(或)VLDL。HCV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是引起HCV侵入细胞的第一步,   DOI: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0.03.020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2008ZX10002013);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8JC1405000);上海市重点学科 建设项目(B901)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上海市医学生物防护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戚中田,Email:qizt@smmu.edu.cn ·  328·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3期ChinJExpClinInfectDis(ElectronicEdition),August2010,Vol4,No.3 HCV表面的脂蛋白是否参与HCV的侵入尚不完全清楚,但大量证据表明HCV [4] 包膜糖蛋白与受体分子的结合可引起随后的病毒侵入过程 。HCV包膜糖蛋白 由E1、E2两种分子经非共价键形成的异二聚体组成,E1、E2均为 Ⅰ型跨膜糖蛋 白,分别有4个和 11个 N糖基化位点。截除羧基端表达的可溶性 E2可结合 HCV的两种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