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偏。(3)随即两拇指顶住远断端背侧,余指环扣近端掌侧,在下助手屈肘的同时,进行提按纠正前后移位。整复
结束后,用4块超肘夹板屈肘90。(如不能触及桡动脉搏动,减少屈肘角度)固定前臂下面加一超腕纸托板,绷带
固定前臂于旋前位。若伸直桡偏者固定在旋后位。
尚志钧先生对本草学研究的贡献
王 宁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41000
皖南医学院弋矾山医院尚志钧教授(1918—2008),是我国著名的本草文献学家,长期致力于本草文献的研
究。从1946年开始,尚志均先生依据历代经、史、子、集,并与各种类书、方书相互参证,运用独特的考据方法对
古代本草进行深入研究,潜心于本草文献考证、辑复等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的油印本到先生故去之前出版
的《本草人生:》,共著述33部,撰写论文271篇,特别是对唐代《:薪修本草》的成功辑复,使得1300多年前世界第
一部国家药典复见原貌,从而奠定了我国本草学研究的基础,为我国本草文献研究学科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突
出贡献。本文对尚志钧先生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成就探讨如下:
下追上溯猎古藉
尚志钧先生毕业于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在族兄尚启东的影响下对本草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尚启
东(1902—1986),字元显,安徽全椒名医,著有华佗考》、《中医论衡:》等著作,有着敏锐的目光和深厚的古汉语
功底。尚启东认为如果用清人的考据方法来研究中医本草文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因为清代的考据学家
们很少涉及这一领域,可以说这是一个学术上的空白点,需要有识之士为之奋斗终生。尚志钧若能从事本草文
献研究,一定大有作为。尚志钧认为族兄所言极是。但他也清醒地意识到从事本草文献辑佚的研究,除具备中
医药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如训诂学、目录学、校雠学等广博的知识,而当时的尚志钧却连
研究本草文献的基础知识都没有,于是他就下决心自学补课。从1945年起,尚志钧有空就到图书馆借阅有关
学科的书籍,大约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如饥似渴的钻研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目录学、文献学和清代乾嘉学
派代表人物的考据笔记类书籍,以及中医古籍、历代本草著作、现代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十余门学科知
识,从而获得了很多辑校方面的知识,基本掌握了清代人考据和辑校古代文献的方法,为他研究本草文献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尚志钧先生开始着手辑复有关本草文献的准备工作,有计划的对各种古代本草文献及经、史、子、
集,包括《十三经注疏和《诗经》等古籍以及历代史、志作品加以研究,将其中与有关本草文献略相关涉处一一
摘出。通过不断地手抄笔录,艰苦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全面、系统地核实了一些文献记载,在摘录过程中,
他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例如要想使卡片内容全面但又不乱,就得有~个科学的分类
方法才行,于是他将数据卡片按本草人物、本草书籍和本草诸药三部分分类,在这个总的分类系统之下,再按时
间顺序搜集数据制作卡片,构成了辑佚医药文献的一个联络网图。这样以来才能事半功倍,有条不紊。即便现
在重新审视这套分类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全面、简捷而合理的选择。在以后辑校时碰到的问题,他都能下追上
溯、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由源及流地加以解决。
药海孤舟捞古经
唐高宗显庆4年(公元659年)颁行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国家药典,比欧洲最早的
佛罗伦萨药典和世界医药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都早800多年。问世后,很快传播到西域地区及朝鲜、日本等
国。由于《新修本草》是手抄本,数量不多,自宋代《开宝本草》问世后,《新修本草》就逐步减少并失传,现代只
有敦煌莫高窟遗留的残卷存世,且被外国传教士带到国外珍藏予有关著名博物馆,国内只有其残卷的影印本。
1964年,日本学者冈西为人辑补完成并出版了《新修本草》,整个日本医学界一片叫好。然而,早在1962年,尚
一8l一
志钧先生辑复并油印的《唐·新修本草》就已在中国学术界交流使用。
尚志钧于1947年开始《新修本草》的辑校工作,起初是以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底本,花了几年心血,
行将完成之时,尚志钧发现李时珍所引的古代本草的资料一般不是古代本草文献的原文,而是李时珍根据古代
有关本草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而转录的,和古代本草文献的原文稍有文字增减,并不是最原始的资料。这对
尚志钧来说是个不小的挫折,但他并不气馁,毅然推翻此稿,另起炉灶,从头做起。他要提供给后人完整可靠的
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