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醉深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 于布为 麻醉及麻醉状态定义 麻醉的定义 1846年Oliver Wendell Holmes 首先定义麻醉:病人对外科手术创伤不能感知的状态。 1957年Woodbridge 将麻醉分为四种成分: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反射阻滞,以及意识消失。 麻醉的定义 1986年Pinsker 将麻醉分为三种成分:瘫痪、无意识和应激反应降低。 1987年Prys-Roberts 麻醉包含两方面:对意识的抑制是麻醉的本质部分;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必需的辅助措施 麻醉的定义 1990年Stanski 认为麻醉是对伤害性刺激的无反应和无回忆,不包括麻痹和意识存在下的无痛。 麻醉状态 麻醉的定义随着麻醉学发展而不断演化 现代麻醉已不可能有简单一致的麻醉定义 因此,提出麻醉状态的概念 麻醉状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哲学意义上的麻醉状态,与临床麻醉状态。 哲学意义麻醉状态 是指药物引起的可逆性的意识消失状态 不考虑病人实际是否感受到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只考虑病人是否对伤害性刺激能形成痛觉记忆,并能于清醒后复述这一记忆 无意识状态是阈值性的,故麻醉是“全或无”的“开关”状态,不存在深度 临床意义麻醉状态 尚无界定严格、逻辑严密的定义 通常包括: 意识消失(无痛) 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有适度抑制 肌肉松弛 生命体征平稳 对术中刺激无记忆 麻醉状态 首先满足哲学意义麻醉状态 ---确保病人无意识 ---对术中刺激无记忆 其次满足临床意义麻醉状态 ---维持生命体征正常 ---满足手术需要 麻醉深度 麻醉深度 1847年Plomley 首先提出麻醉深度的概念,并将麻醉深度分为三期:陶醉、兴奋(有或无意识)和较深的麻醉 1847年Snow 将乙醚麻醉分为五级。 麻醉深度 1937年Guedel 经典乙醚麻醉分期: 第一期→痛觉消失期 第二期→兴奋期 第三期→外科手术期,又分为四级 第四期→为延髓麻痹期 麻醉深度 1942年 开始应用肌肉松弛药,使经典的乙醚麻醉分期不再适用 1954年Artusio 将经典乙醚分期的第一期扩展为三级: 第一级无记忆缺失和镇痛 第二级完全记忆缺失、部分镇痛 第三级完全无记忆和无痛,但对语言刺激有反应、基本无反射抑制 麻醉深度 哲学意义麻醉状态:无麻醉深度 临床意义麻醉状态:麻醉深度反映麻醉不同成分是否合适,没有简单统一的定义,也难以用一种指标对麻醉深度进行量化。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概况 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 麻醉深度临床判断 是判断麻醉深度的基本方法 BP、HR可准确测量,其他临床体征不易定量 临床体征是机体对手术刺激反应和麻醉药抑制反应的综合结果,从而增加了以此来判断麻醉深度的难度 临床判断体征 心血管系统 眼征 呼吸系统 骨骼肌反应 皮肤体征 消化道体征 麻醉深度仪器监测 大多数方法被淘汰或需进一步完善 BIS和AEP是目前较有希望监测 Entropy最新的监测 理想麻醉深度监测的标准 显示知晓前浅麻醉阶段 准确反映麻醉药体内不同浓度 对不同刺激模式,尤其是外科手术刺激敏感 即时显示结果 在统一标准下反映所有麻醉药的麻醉深度 经济、使用方便。 目前所有麻醉深度监测仪均未达到理想标准,但这些标准可作为麻醉深度监测发展的目标。 BIS的概念和原理 BIS是频率、振幅、位相三种特性脑电图定量指标 用0-100定量不同脑电信号频率的联系程度 BIS值高:低频和高频在同相→大脑皮层功能完整性良好→清醒状态 BIS值低:低频和高频成分相异→ 皮层功能的完整性下降→麻醉状态 BIS的临床意义 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 与镇静、意识、记忆有高度相关 监测麻醉深度中的镇静成分 与正常生理睡眠密切相关 对镇痛成分监测不敏感。 BIS的临床意义 反映主要抑制大脑皮质麻醉药的镇静或麻醉深度 硫喷妥钠、异丙酚、依托咪酯、咪唑安定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与氯胺酮、吗啡类镇痛药及N2O无相关性 BIS与睡眠、镇静及麻醉深度的关系 BIS的临床意义 BIS≈63, 95%病人不发生术中知晓 BIS53,99%病人不发生术中知晓 BIS50,确保术中无知晓,术后无记忆 BIS的优点 更精确地使用麻醉药,使麻醉更平稳,同时减少麻醉药用量 确保病人术中无知晓、术后无记忆 提高术后苏醒质量,缩短复苏室停留时间 使术后意识恢复更完全 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指导ICU镇静药用量,维持更平稳的镇静水平 用于门诊手术麻醉,可缩短术后留院观察时间 BIS存在的问题 BIS监测意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