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陵及其特点.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长陵及其特点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朱俊芳 明长陵坐落在北京西北约五十公里处的天寿山主峰南麓,南距昌平区城九公里,是明十 三陵中营建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陵园。陵内埋藏着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 一、墓主 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生于应天(今南 就藩北平(今北京)。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十 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病逝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享年65岁。九月十日,朱棣被谥 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十二月十九日葬于天寿 山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庙号“成祖”。 朱棣在明代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早在当燕王时,就曾屡帅诸将出征,节制各地兵马。以 “靖难”为名,以武力篡国。即位后,为了避免藩王为争夺皇位而发动战乱,继续采取了削 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永乐十九年(1421)将京师由南京正式迁到北京,从 此以后,北京正式升为京师,南京降为陪都。使北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促 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也使北方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有力地加强。 为了更好地打击北方蒙古各个部族的侵扰活动,成祖先后五次率师出征漠北,北方基本 保持了稳定,对钳制蒙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他执政期间,国家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经济方面,朱棣深知,能否有一个坚实的经济来源,以保证这种庞大的开支,则是直 接关系到封建皇朝的统治能否稳定的大事。称帝之后,他励精图治,疏浚运河,治苏淞水 利,安置流民,迁民屯种,他的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政策,使生产得到发展,民心安定,国 家逐渐富强起来。 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朱棣更懂得从思想意识上进行统治的重要。他整理史籍,编纂书 整,书面宽大,装潢精美,都是无与伦比的。保存了大量文献资料,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 型类书。为丰富我国的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外交往和贸易上,朱棣一改他父亲朱元璋在外交上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向海外各 国派出使臣,加强同各国的贸易交往,吸引了众多国家前来朝贡通好。在永乐初年派遣 “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满载金银绸缎和瓷器等珍贵货物远航西洋各国,换取海 ·202· 外奇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加强各 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仁孝文皇后徐氏,洪武九年(1376)正月二十七日,初封燕王妃,朱棣称帝后遂晋封 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七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六岁。谥“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 圣文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待长陵地下玄宫建成,葬人陵园。 徐氏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这是一位贞静好学的姑娘,素有“女诸生” 之称。徐氏不仅贤淑,而且知书达理、通晓兵事。在军事、政治上都给了明成祖以很大的帮 助。成祖作了皇帝后,她常规劝朱棣与民休息。她采辑《女宪》、《女诫》,编成了《内训》 20篇,对女子进行妇德教育。又编了《劝善》书,劝天下臣民弃恶从善,行善积德,颁行 天下,以化育人心。 徐氏生子三人。长子朱高炽,后来当了皇帝,是为仁宗。次子高煦,被封为汉王,宣德 元年(1426)谋反,废为庶人。三子高燧被封为赵王。她还生有永安、永平、安成、咸宁、 常宁五位公主。 明代的皇妃殉葬制度,始自太祖朱元璋,行于成祖、仁、宣二宗。从葬人数。文献记载 不一。《大明会典》记载:“长陵十六妃俱从葬。”朝鲜《李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 则记为30余人。诸妃的殉葬方式,在朝鲜《李朝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一》中记载了长 陵诸妃殉葬时的情景:“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 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床,皆雉经而死。”可想当时的情景是 何等的悲惨。这些殉葬妃子也都葬入了陵内。 明代的宫人殉葬制度,距《明英宗实录》记载,直到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七日英 宗去世前,才遗诏“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这种极其野蛮、残酷的丧 葬礼制,到英宗朱祁镇时才被废除。 二、陵寝规制 因成祖早已决定迁都北京,其陵墓自然也应建在北京附近。这样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