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0L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转TNF-α鱼腥藻IB02研究.pdfVIP

用100L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转TNF-α鱼腥藻IB02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土连 奎国薛耳生蜘蓝术与辱耳焉枷学术奎议话文善 2006.8.2-6 ·各样在培养期内的摄大积累量 通过藻细胞生长情况、hTHF-a表达情况和藻光合放氧活性等实验的互相印证得出结论:碱-陛环 境适合转基因藻的生长,pH8.0.8.5为hTNF.Ⅱ积累的最佳pH。 不同藻类生活的最佳pH值不同,偏离最佳pH值,藻生长和体内有关代谢活动即受到抑制。pH 值能改变微藻体内相关酶的结构状态和活性、培养液中碳源的存在形式以及各种金属复合物的溶解度 01:首先,口H影响细胞膜所带的电 IS]。pH是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lI 荷,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物的排出,在极端情况下会对细胞 膜造成不可回复的破坏导致细胞无法生长;其次.pH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 甚至会改变代谢途径:另外,pH还会影响培养基中某些物质的解离程度,影响细胞对这些物质的吸 收。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晟适pH。对于基因重组蓝藻来说,其生长最适pH未必与目的蛋白积 累的最适pH一致,所以在转基因藻的生产中,确定培养基最适pH并对pH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用100L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转TNF-ot鱼腥藻IB02的研究 2,。 朱学义1李强1刘栋梁1宋东辉1张琪1邓丽珍1施定基1 1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本实验将野生型藻与转基因鱼腥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 测定了藻的OD值.pH值和光合放氧量的变化情况,并对hTNF-a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关键词:人肿瘤坏死因子m;转基因蓝藻IB02;100L光生物反应器 1.前言 tumornecrosis 人肿瘤坏死因子呱human factorc‘hTNF曲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非 糖基化蛋白,对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有特异的杀伤作用11J,有望开发成为有前景的抗肿瘤药。但由于其 在临床上的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使用。对此.我们拟用蓝藻基因工程制备口服药来缓解毒副 ‘ 作用【¨。 年来蓝藻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蓝藻成为继太肠杆菌和酵母之后的新一代转外源基因的表达宿主,受到 广泛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多个药物蛋白的基因在蓝藻中得到表达p。j。 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小规模培养转基因藻的方法,现在正在进行用光生物反应器 大规模培养藻的探索。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16卅,至80年代初才得到较广泛的研究 [Sl。目前,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微藻培养用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并已应用于生物工程和化工等领域 19““”J.本研究集体已设计和研制了15升的光反应器,并作了培养条件的影响试验,鱼腥藻在反应器 d.】I”J。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和上海联环生物技术 中的培养终浓度达到1.53班。体积产率为0.3lgt;1 ‘资助:天津市科委科技攻关重尢项目《3015080b 霞宁·土哇 奎国奔淬t曲技术与瘁耳鸯格学术奎诅语文毒 2006.8.2-6 公司台作,试制了100升的光生物反应器,并培养了转基因鱼腥藻. 2 实验材科和方法 2.1、蓝藻藻种 鱼腥藻7120(Anabaena7120)(野生型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室)。1999年刘凤龙等构建 sp.PCC 转hTNF-a基因鱼腥藻初步成功,称为Anabaena sp,IB01;在2000年我们研究集体改进了鱼腥藻中在 腥藻称为AnabaeBo sP.IB02。 2.2、主要试剂、培养基及培养设各 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或化学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