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门山断裂带和汶川地震区深部结构电磁探测初步研究
赵国泽1陈小斌1汤吉1詹艳1王立风1王继军1肖骑彬1 M.Unsworth2
董泽义1杨静1万战生1汪卫毛3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of and
2.DepartmentsPhysics/Earth
AtmosphericSciences,University
3.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湖北潜江,433124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边缘龙门山断裂带中部突然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
直和水平错动位移分别达6.5m和4.9m,主断裂东南侧的前山断裂(灌县一江油断裂)破裂长度达
90km【11。地震数据模拟认为地震断层长度达300kin,最大滑动量达7.3mt21。地震破坏规模罕见。
研究认为,汶川地震发生在与聚敛造山带具有许多不同地质特征的特殊地区,与低粘滞度地壳内的
深部韧性层的增厚【3】或者流动性【4.5】有关。认为地震的发生与多单元组合模型有关,且lJ)ll西高原(松潘
甘孜地块)作为变形单元.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闭锁单元.四川盆地作为支撑单元【6】。但是,关于汶川地震
震中区的深部结构尚需探测研究。
我们于2009年2-6月,横跨龙门山断裂带4条测线进行了大地电磁探测。其中两条测线分别穿过两个
地震破坏最大的ll度烈度地区,一条沿着成都.阿坝一线(测线01),穿过汶川地震震中区(汶川县映
秀镇),与龙门山断裂带基本垂直,北西向展布,长约450Km。另一条在北川县的西南侧穿过(测线02),
有43个测点。基于初步分析结果,最近沿着0l和02测线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又进行了加密测点的补充测
量。
野外使用的测量仪器为V2.2000,采用远参考道技术进行观测,使用了具robuSt功能的技术处理资
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测点受局部畸变影响较小,因此主要利用Swift阻抗张量技术对资料进行
分析。
由西向东的松潘甘孜地块、龙门山断裂带和附近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类型的视电阻
率、阻抗相位曲线形态。在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的曲线形态分别相近并较稳定,在龙门山断裂带及
其附近的曲线形态不同于东、西两侧曲线的形态。绝大部分测点的大部分频点的电性主轴方向一致地指
向北东方向(构造走向),多数测点多数频点的二维偏离度小于0.3,部分频点(主要是最长周期段)可
能是由于资料误差,二维偏离度大于0.3。总体上,区域的电性结构显示为二维性,走向与构造走向一
致,与剖面垂直,适于进行二维反演。
对四条测线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二维反演对比试验【7—1。反演中分别使用了TM、TE以及TM和TE
联合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数据。当仅使用TE数据时,数据拟和效果较差,用其它两类模型(TM、TM和
TE联合)反演得到的电性结构的主体部分相近。初步反演模型显示,在松潘甘孜地块内,上地壳总体
为高电阻率,厚度为10--25kin,对不同地区有些变化,高阻层下方为低电阻率层(或地壳内高导层)。
由于受曲线周期长度限制,高导层底界深度的准确性不很高,但是高导层的存在是确定的,高导层厚度
一般为20km左右。结合在青藏高原南边缘带和东边缘带的研究认为,地壳内的高导层粘滞度较小,属
易于流动和变形的流动层,或称为“管流层”t9一叭。在四川盆地内,在浅部相对低电阻率层之下,直到上
2ll
地幔顶部为高电阻率层,中下地壳不存在低阻层。
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壳范围总体表现为高阻层,中下地壳没有低阻层存在。其中,主
断裂西北侧的高电阻率体向西北延伸跨过后山断裂(汶川.茂县断裂)约几十公里,与西北侧松潘甘孜
地块之间形成地壳电性结构明显不同的边界,最高的电阻率块体出现在主断裂和后山断裂之间。在主断
裂和前山断裂之间,地壳电性结构显示为过渡带特点,即存在近垂向的电性结构,其电阻率小于西侧的
高阻体的电阻率,接近于东侧四川盆地的电阻率。在地震区即龙门山断裂带下方的地壳内不存在可流动
的低阻层,或者说在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内的流动层没有到达地震区的下方。汶川地震主震和大多数余震
则发生在主断裂和后山断裂之间的高阻体内。
为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内的高导层相对于华南地块向南东东.南东方向运动,受到长约300km的龙门山
断裂带的正面阻挡,成‘T’字型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