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消渴病机
【关键词】消渴下虚上燥病因病机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一般认为,其病因多是禀赋不足、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变证百出。然而,当今临床所看到的患者,多为出生富贵、身强体胖之阳虚痰浊之体,未有先天禀赋不足之证据;症状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容易疲劳,未见明显阴虚之象;而后期才出现形体消瘦的阴虚之躯。这些临床现象不能用既往的病机来解释。带着这些迷惑,笔者从临床回到中医经典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持。
1经典中的有关论述
《素问•奇病论》曰:“病有口甘者……名曰脾瘅,此肥胖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肾为五脏之本,五脏皆虚为肾虚也,故肾虚是消渴的重要内在因素。而生活饮食对疾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如“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所论述与现代的消渴发病相符合。《素问•奇病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说明肾是胃中水谷化生糟粕的排泄关口。人体内的糟粕系由胃中受纳的水谷变化而来,主要从前后阴排出体外,而肾主前后二阴,故谓肾为胃之关。对此,张介宾注曰:“关者,门户要会之处,所以司启闭出入也。肾主下焦,开窍于二阴,水谷入胃,清者由前阴而出,浊者由后阴而出;肾气化则二阴通,肾气不化则二阴闭;肾气壮则二阴调,肾气虚则二阴不禁,故曰肾者胃之关也。”因而临床上多饮、多食、多尿与肾的关系密切,肾气虚则食而不禁,为多饮、多食、多尿也。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对消渴进行了专门阐述,并立有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等至今仍然为临床所推崇的方剂。其开篇第一条原文便是“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利不止”。本条描述了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症状:邪热在上,心胃燥热,则心中疼热;胃热阴亏,则胃中嘈杂、饥而不欲食、食即吐;患者本有下焦阳气不足,若重用清热苦寒之下法,则上热未去,而下寒转甚,故下利不止。这些都提示了消渴的病机是上热下寒。《千金要方•消渴消中门》在论及消渴的病因时曰:“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由房劳不节所致也。”此皆肾虚之故也。
2关于消渴的治疗
历代医家对消渴的治疗均强调上清润肺胃、下补肾之阴阳,特别突出对肾虚的滋补。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对该条文的体会是肾虚无火之故,文中曰:“消万物者,莫过于火,无火则万物无以生化和消化。”肾藏精,为水火之脏,主水液,又主蛰藏。若肾虚阳气衰微,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水液下趋,因而“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故以肾气丸补肾之元阳,即以“阳中求阴”。而瓜蒌瞿麦丸是典型的针对下寒上燥之方,方中润上燥以瓜蒌、薯蓣;温下寒以附子;行水以瞿麦、茯苓。而对上燥明显者,则以白虎加人参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金元四大家之一刘河间在《三消论》中提出,消渴的治疗是“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胃肠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刘氏是泻火派,在这里仍然强调补肾水阴寒之虚为治疗消渴之首要任务,可见他对消渴的认识是肾虚为本也。
《景岳全书•三消干渴》曰:“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若查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真水不足,则实属阴虚,无论上、中、下,宜急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则阴无以生,而日见消败,益以困矣。”张氏强调“无论上、中、下,宜急治肾”,可见肾虚在消渴中的重要性。程钟铃《医学心悟•三消》云:“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他认为,治上消者宜润肺兼清胃,中消者宜清胃兼滋肾,下消者宜滋肾兼补其肺,而最后总结强调“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之治病求本也,其本皆在肾之下焦。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曰:“如病在中上者,膈膜之地,而成燎原之场,即用《景岳》之玉女煎、六味之加二冬、龟甲、旱莲,一以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一以救心肺之阴,而下顾真液。如元阳变动而为消烁者,即用河间之甘露饮,生津清热,润燥养阴,甘缓和阳是也。至于‘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有六味之补三阴,而加车前、牛膝,引导肝肾。斟酌变通,斯成善矣。”叶氏强调肾之阴阳病变为消渴之本也,见消渴之证,辨证治疗即注意下顾真液、元阳之化,方能“斯成善矣”。
3以“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5题技术研发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docx VIP
- 2025年《开学第一课》.ppt VIP
- 烟草物流师3级专业知识复习提纲下发版课件.docx
- Grundfos格兰富计量泵SMART Digital S, DDA, DDC, DDE up to 30 lph (Data Booklet)产品选型手册.pdf
- 2023年新版GMP成品运输确认.docx VIP
- 河北省阜平县石漕沟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docx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预留预埋施工.pdf VIP
- 某公司卓越绩效管理手册.pdf VIP
- 中国石化零售管理系统站级平台用户操作手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