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一种新静力扣除方案在AREM中的应用与试验.doc
论文题目:一种新静力扣除方案在AREM中的应用与试验
作者:吴水清,徐幼平,胡邦辉,程 锐,杨支中
审稿专家
答:2010年6月份的暴雨个例都做过,方法和结果基本相同,考虑到此次暴雨最为典型,加之论文后半部分做批量试验以及论文篇幅的问题,就没有加进其它降水个例的试验结果。
(2) 图1a、b中的标准大气,应是我国采用的,而图a、b上的两者有差异,请给予一定的说明,如代表的纬度、季节、多少年平均等特征。
答:图1a、b中的标准大气没有差异,只是底部温度坐标标尺不同。这里标准大气模型是USSA-1976,其30以下同中国中纬度实际大气十分接近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已将USSA-1976的30以下部分选作中国的国家标准(GB1920-80)。
答:文中降水实况是由常规观测降水通过客观分析插值到经纬网格点上得到的,所有要素比较中的实况都是常规观测资料分析所得,包括其它要素。
(4) 文中有些语言需修改,如“总结方法大体有”,改为“主要方法大体有”为好;如“暴雨上空有强烈深厚的垂直上升区,其中AREM值明显比AREM_S小,伸展高度更高,其最小值达到-7510-3 hPa.s-1,而AREM_S最小值为约-4010-3 hPa.s-1”改为“暴雨上空有强-7510-3 hPa.s-1,而AREM_S约为-4010-3 hPa.s-1。”
答:好的,已做如此修改
(5) 文中仅对温度场和纬向风场进行了统计分析,应对位势高度场、经向风场、相对湿度场也进行统计检验,这样才能得出较完整全面的结论。
答:位势高度由温度诊断计算得到,经向风分量与纬向风分量改善情况相似,客观分析得到的相对湿度实况在100 hPa以上取为0,不好做统计比较,由此没有给出以上其它量的统计结果。
(6) 图4、图5、图6剖面图的垂直范围为800—20 hPa,为何不从1000—10 hPa绘图?新方案对模式低层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模式输出层次是从950 hPa、850 hPa、700 hPa…20 hPa,观测分析场垂直层次为1000 hPa、925 hPa、850 hPa、700 hPa…10 hPa,这里选在两者相同层次上进行比较,所以没有从1000-10hPa绘图。新方案在模式低层由于参考大气温度偏差相对较大,其计算的物理量低层结果在改善效果较上层弱。
(7) 全文通查,注意用语规范,如3.3.1节第一段“左下方暴雨区”、“右上方暴雨区”用语不规范;3.3.1节最后一段需认真修改,“所以在模式预报的大暴雨落区中可以找到其相应位置”、“其余涡度中心”这些说法都比较口语化。
答:同意。已做相应修改。
(8) 对“图6中c—d给出纬向风预报偏差随高度的变化情况。AREM预报结果(图6c)显示,偏差最大值中心位于30 hPa 130°E上空,为西风偏差,值达到-14 m.s-1以-12 m.s-1,
答:改为“为西风偏差,值达到-14 m.s-1以上,东风偏差主要位于暴雨落区以东,值可达12 m.s-1”。
审稿专家
(1) 引言中“静力扣除法是把大气运动视为相对一个'标准状态大气'偏差的变化”在语句上不通顺,请酌情修改。
答:已做相应修改,改为“静力扣除法是把大气运动表示为相对于一种'标准状态大气'偏差的变化”。
(2) 引言中“在200 hPa以下能很好拟合我国中纬度标准大气热力状态,但是200 hPa以上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趋近于94 K”,仔细核查一下,从图1a中看不出趋近于94 K,或者说明在什么高度上趋近于94 K?
答:由于标准大气数据高度有限,图中确实看不到94 K的结果,参考文献“原始方程差分格式的设计(曾庆存等,1980)”中提到过原标准层结大气趋于94K的结果,这里考虑改成“10 hPa高度上值约为145 K”。
(3) 3.1第一段“湖北重庆南部”,表达不确切。
答:改为“湖北及重庆南部”。
(4) “结论”可改为“结论与讨论”,除给出全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外,讨论一下新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
答:最后“结论”改成“结论与讨论”,并给出讨论部分。
(5) 最好能分析一下模式改进前后单点温度廓线预报图与实况的对比
答:好的。做过几个单点温度廓线对比,如(111°E,26°N),(115.5°E,28.5°N)等,通过分析发现其结果包含在垂直温度场剖面中,所以这里没有另外给出。
(6) 图5、图6不太清晰,请酌情处理。
答:已做相应修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初一上册《化学》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docx VIP
- 《宴席设计实务》(肖炜)教案 第6课 为西式宴席设计酒水.docx VIP
- 塔吊驾驶员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VIP
- ASME BPVC-VII-2017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 第七卷:动力锅炉维护推荐指南 国外国际标准.pdf VIP
- GB_T 17671-202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docx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十一章-教学系统设计.ppt VIP
- 高碳铬轴承钢退火缺陷组织及评级.pdf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形成.ppt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七章-计算机教育应用.ppt VIP
- 教育技术学教学课件-第八章-网络教育应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