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型城镇化“梯级模式”研究.docVIP

成都市新型城镇化“梯级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市新型城镇化“梯级模式”研究   [摘要]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实施,总结成都统筹城乡的经验与教训,以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控制城市中心,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产业发达的卫星城和小城镇、农集区等引领城镇化方向,形成重点突出、错落有致,有机疏散为目标的“梯级城镇化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固化以及实施创新,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村体系。通过对梯级城镇化模式的问题和困境的深入分析,根据问题的成因以及发展路径提出了梯级城镇化的改善路径和具体对策及建议。研究结论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深入推动成都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成都市;梯级城镇化模式;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66-02   成都市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在借鉴、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理念,不断总结国内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城镇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在城乡统筹实践上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其他省市的特殊模式――梯级城镇化。近来成都市提出的“五大兴市战略”的发展思路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理念相一致。“梯级城镇化模式”对于成都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社会进步、民生和谐等极具意义。   1成都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现状   2013年成都市GDP总量91089亿元人民币,人均GDP10330美元,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线。城市发展重要指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领事馆数量、大区机构和区域总部数量、世界500强数量、航空客货运流量等多项重要指标均处于中西部地区前列,接近东部地区水平。户籍人口1150万,常驻人口已超1500万,排名全国第四位。巨大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以及宜居典范城市的口碑使成都的城镇化具有较高起点。   成都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在农村户籍制度和土地政策等改革方面较早开始地区性尝试,而且不断调整和创新。针对城镇化就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和实施细责。在顶层制度设计上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来实现城镇化的多样化路径突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   与其他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不同,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下呈现出典型的“梯级城镇化”发展模式,层次极为丰富。不仅成都市与区域外部的跨界人口流动量很大,而且市域内“都市核心区”、“区、市、县行政中心”、“中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农集区、农村综合体)”以及“散居农户”等各节点之间的流动率很高,特别是基层向高级的流动十分频繁。   目前,成都市城镇化率已经接近70%,根据,已经处于城镇化增速平稳、追求质量的第三阶段。成都市提出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即“交通先行、产业升级、立城优城、统筹城乡、全域开放”。明确提出以卫星城、中小城市、县域中心以及重点镇、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将承担起就近、就地城镇化的责任,吸引人口和产业从中心城向卫星城流动。   2成都市梯级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21梯级城镇化发展的瓶颈   成都市梯级城镇化模式存在较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区域间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基层(中心城、区县、乡镇、农村)4级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配套差距很大,给后续的城镇化发展增加了难度。此外,我国长期施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未彻底消除,成都城镇化率虽然较高,但是以流动人口的职业城镇化为主,户籍城镇化率滞后严重。农村居民不仅无法享有一般城镇户口拥有的公共服务待遇,与中心城区户籍居民相比公共资源占有更是相去甚远。户籍城镇化落后于职业城镇化,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市民转移受到政策、资源的极大限制。随着成都市城镇化深入,条件较好的县域中心、重点镇、特色镇以及农村社区已完成改造,后续待改造项目条件越来越差,土地集约效率递减,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农民文化观念和意识的欠缺都给未来城镇化的实施带来巨大挑战。   22区域内外人口流动问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外来人口总体上呈现正流入形态,流入数据在中西部遥遥领先。特别是针对西北地区、东北、西南地区以及四川省内各地市州的人才、资金等形成很强的集化效应,东部、华南地区等外省市向成都流动的中高端的人口也在逐步增加。   但是区域外部向市域范围内的流动存在人才层次严重失衡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人才不足,高端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另外近年来随着“产业西进”加快,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沿海企业的进入,成都市对高技能型熟练技工缺口更大。   除高端人才缺乏外,还存在大学毕业生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