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犯概念之的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危险犯概念之研究 卢建平’ 王志祥“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构成判断、推理 的基础。在对某一事物进行科学研究时,明晰其概念是一种最 基本的要求。可以说,认识和把握概念是研究事物的逻辑起 点。正如美国人类学家霍贝尔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探索者在 任何领域中的工作,总是从该领域中有用的语言和概念开 始。”①就危险犯⑦的概念而言,我国刑法③与大陆法系刑法 均未对其作出明确的界定,因而只能依靠刑法理论予以阐明。 、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北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人员。 ①[美]霍贝尔著:‘原始人的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 ⑦与。危险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还有。危殆犯”、。危险状态犯”这两 种称谓。我国有论者认为。危险状态犯’这一称谓较为妥当(参见刘树德:行为 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D年版,第33—36页)。其实,“危险犯”在称 谓E的差异只是反映了语言习惯的不同。基于约定俗成的缘故,本文统一使用 。危险犯”这一称谓。 ⑦本文所使用的。我国刑法”这一表述。专指我国大陆地区刑法;至于我国 台湾地区刑法和澳门地区刑法.笔者将之归人大陆法系刑法的范畴。 危险犯概念之研究 15 而刑法理论上对于这一问题则又众说纷纭,分歧很大。而正是 由于这种认识极不统一的研究状况,在与危险犯相关的问题 上,才出现了见解纷呈的局面。在此,笔者拟通过剖析大陆法 系以及我国刑法理论对危险犯概念的认识,寻求对危险犯概念 的合理表述。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对危险犯概念的认识 综观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对危险犯概念的表述,根据其立足 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其一,立足于处罚根据的角度对危险犯概念所作的表述。 这类表述为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尚未造成对法益的实际侵害 的行为之所以具有刑事可罚性,其根据就在于行为对法益造成 侵害的危险,而这种“危险”就是危险犯的危险。如日本学者 山口厚认为,犯罪根据其处罚根据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侵害犯和 危险犯。把被保护的法益受到侵害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称为侵 害犯,不是把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作为处罚根据,而是把发生 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叫危险犯。①我国台湾学者黄 村力认为,危险犯是指某行为只要对于被害法益或客体造成危 险之状态时即可加以论罪科刑,不必以产生实害为必要者,例 如预备杀人、预备放火等。②我国台湾学者柯庆贤认为,危险 犯,系指对于法益间接将有侵害之犯罪行为,亦即只须有一定 ①参见[日]山口厚著:危险犯的研究),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 ②参见黄村力著:刑法总则比较研究。台湾j民书局1995年版,第52页。 16 危险犯与危险概念 之行为,无须发生一定结果即可构成犯罪之犯罪行为。① 其二,立足于犯罪既遂的角度对危险犯概念所作的表述。 这类表述认为危险犯属于犯罪既遂的类型之一,法益侵害之危 险的发生是危险犯既遂的标志。如我国台湾学者陈朴生认为, 危险犯以发生侵害一定法益之危险为其处罚之根据,并不以现 实发生法益之侵害为要件,仅具侵害法益危险之意欲,并只致 生侵害一定法益之危险,其犯罪即已完成。⑦我国台湾学者甘 添贵认为,在构成要件上以法益之现实侵害或发生危险为内容 的犯罪,为实质犯。其中,以法益之现实侵害为必要者,称为 侵害犯。如仅对于保护法益发生危险为已足者,为危险犯。两 者之区别,在决定犯罪既遂之时期上,颇为重要。⑦ 其三,立足于犯罪成立的角度对危险犯概念所作的表述。 这类表述认为危险犯是以法益侵害之危险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 犯罪,危险的发生是犯罪的成立条件。如我国台湾学者郭君勋 认为,实质犯是指将侵害保护法益或有侵害之危险规定为构成 要件之要素者而言。实质犯中,其构成要件规定,以发生法益 侵害之危险为已足,不以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